中國需要抓緊建立專業的“碳儲蓄銀行”
中國政府莊嚴承諾,到2030年和2060年將分步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的目標,為了實現這個承諾,中國政府說干就干,有關部門陸續出臺各項指導性政策,全力推動“碳排放”的控制,產業界也聞風而動,展開了產業轉型和有關的創新工作。
中國的“碳排放”控制是個重大工程,不僅要花費巨額資金,還需要各種關聯技術的支撐,是一項“碳技術革命”,也是對世界氣候變化的負責任的擔當。
中國自上而下,全面動員,已經擰成一股繩,齊心協力,為世界減少“碳排放”做出中國貢獻。
中國需要抓緊建立一個專業的“碳儲蓄銀行”,專門用于對口支持,以便更有效地推動中國的“碳產業”健康有效地開展。
中國的 “ 碳儲蓄銀行”的主要職責有三大任務:
第一是籌集資金,為“碳達峰,碳中和”的技術更新,設備采購,人才培養,“碳交易”等提供必要的,雄厚的資金保證,為實現“碳排放”達標,保駕護航。
第二,對相關企業的改造,轉型,升級,包括上市,提供一條龍政策,風險評估,市場資源協調等專業服務。“碳達峰和碳中和”是復雜的綜合技術有效組合,不是一家幾個企業可以獨立完成,產業鏈的上游和下游,以及橫向結合體都需要共同發力,才能夠真正完成“碳排放”的控制任務。整個過程,離不開“碳儲蓄銀行”的鼎力支持。
第三,“碳儲蓄銀行 ”必須關注“碳排放”控制過程中,對民眾生活和社會安定可能產生的沖擊。特別是某些特定產業,例如煤炭,礦山,采暖和汽車行業,由于和“碳排放”有緊密關系,在產業振興,轉型過程中可能最先產生一定沖擊,必須先做好響應的防御工作。
在前幾年推行“去產能,去庫存”的改革當中,一些地方政府機構由于缺乏經驗,也缺少科學研究,在推動“去產能”過程中,措施簡單,態度粗暴,用一刀切的“行政外科手術”方式對待企業,造成就業和社會不安情緒。這些問題,在這次解決“碳達峰和碳中和”的偉大實踐中,必須給予重視和克服。
“碳儲蓄銀行”要未雨綢繆,提前做好配套資金,在相關企業面臨“關停并轉”之前,做好市場和社會撫慰工作,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由于“碳排放”控制對人們就業和生活穩定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不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為最大努力目標。
中國的一切政策的出發點和歸宿點,都是“為人民服務”。中國政府提出的 “ 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最終就是“為人民服務”,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高質量生活的愿望服務。過去我們曾為了經濟高速發展,讓環境為此付出了額外的代價,現在在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的偉大實踐中,再不能犧牲民眾生活質量和社會穩定為代價。所以,如何讓我們的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優雅地結合在一起,是各地政府和企業需要認真,細致入微的規劃與思考。
在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的實踐中,中國要向全世界展示中國的“人權觀”和“價值觀”。因為中國的“人權觀”和“價值觀”核心就是“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世界上除了中國,還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真正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中國的“碳儲蓄銀行”的服務宗旨,正是如此。
編輯:何欣然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