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州災后重建:建材業挑大梁 彌補旅游業損失
“今年年初制定的所有經濟目標,我們都要完成。”20日,負責經濟工作的彭州市委副書記薛敏對記者說,地震并沒有讓彭州放松經濟建設,“旅游業的損失,將通過更加清晰的工業發展思路來彌補。”
彭州,在廢墟之上迅速理清新的經濟發展思路,災后所做的15個專業規劃,經濟類的占了80%。優質建材業項目一個接一個,成為彭州災后經濟重建中產業結構調整、提檔升級的一個縮影。
水泥生產線上出亮點
沿彭白公路北上,直達銀廠溝,一條長達50多公里的彭州地震“悲傷線”,穿越臨時搭建的小魚洞“生命橋”,每一個到彭州災區的人,很快就會看到一家遭到毀滅性破壞的工廠——嘉華特種水泥廠。
“嘉華”破碎的廠區,宛如彭州工業經濟受損的標識。地震使彭州超過80%的企業不同程度受損。
“災后三天,我們就在抗震救災指揮部下面專設了一個經濟恢復發展小組。”薛敏說,彭州工業恢復的目標,是要在3個月內,所有能恢復生產的企業將全部恢復生產,工業恢復98%,只有3個煤礦要關閉、7個水電站暫時不能恢復。同時,新的產業規劃思路得到厘清:優質建材將作為彭州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
6月4日,薛敏在北京聯絡了中國建材集團、中國節能總公司等。此時,中國建材集團已與成都簽訂意向性協議,將在彭州建兩條年產400萬噸的水泥生產線,月內就將簽約進場。同時,亞東水泥將在此再上一條生產線,年產將達到600萬噸。“就此兩項,彭州水泥年產將達1000萬噸。而災前四川水泥年產為2000萬噸。”薛敏說。即使只是水泥,彭州還在與中國目前最大的水泥生產企業海螺水泥集團接觸。
建材業彌補旅游業損失
災后,優質建材“淘汰落后產能”之路在彭州先行一步,給彭州帶來信心,也帶來新的規劃思路。
調整產業結構,在彭州工業開發區和濛陽工業發展點之外,麗春工業發展點成為“新秀”,它給新的建材產業一個舞臺,它在一定時期替代了 “龍門山鎮”的角色。
在彭州災前的經濟發展理想里,龍門山鎮旅游業寄托了很大的期望。旅游業的遠景并未失去,暫時的“角色更換”延續著彭州經濟發展的信心。
在廢墟上建立信心的新“角色”里,和中國建材集團進入一樣,“嘉華特種水泥”也將告別老廠房,進入麗春,特殊的機遇讓“嘉華”和最優秀的企業在同一個舞臺上跳舞。這成為整個彭州工業一個縮影:在災后重建中,實現企業最大最強、產業提檔升級。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