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紅磚窯為何屢禁不絕?
三亞周邊的14座實心粘土磚廠每年要消耗掉不可再生的優質資源粘土73.5畝。三亞的青山綠水豈能讓紅磚窯如此糟蹋?
今年初,三亞市墻體辦已對田獨、鳳凰鎮境內的6家“紅磚窯”發出行政處罰決定書,也申請法院強制執行,但半年過去了,這幾個磚窯仍在冒煙,周邊的土地和空氣仍在遭破壞。我們不禁要問,什么時候,“紅磚窯”才能得到根本有效的制止?
紅磚窯吞噬良田
6月15日,記者接到報料,三亞周邊仍有“紅磚窯”在違章燒制經營。按照報料指明的地點,記者走訪了田獨鎮荔枝溝大元村、大茅村附近,果然發現了幾處仍在冒煙燒磚的“紅磚窯”。
在距荔枝溝12公里處的一個山洼里,一個規模很大的“紅磚窯”從青山綠水中露出了身影。帶我們前往的工作人員介紹說,這都是在三亞市2005年開始取締“紅磚窯”后,磚窯老板們從市郊撤離,“轉戰”山區的,這里離市區較遠,平時不容易被發現。
遠遠看去,磚廠占地面積大約在8畝左右,磚窯長達幾十米,旁邊的曬磚場上晾曬著近百排待燒制的泥磚,堆得象一座小山似的粘土堆是就地開挖出來用作原料的。
田獨鎮大茅村附近的三座“紅磚窯”,就建在三亞至五指山國道的兩側,綠色的田野里,三座高高矗立的煙囪顯得格外醒目,它們分別屬于閩光磚廠、福祥磚廠、元生磚廠。站在山坡上遠眺,選址農田邊的福祥磚廠和元生磚廠的規模都不小,福祥磚廠旁邊,一片曾經的良田被挖空粘土后,已變成一個大水坑,旁邊耕作中的水田也將面臨被毀的命運。
“紅磚窯”燒制的紅磚學名為實心粘土磚,是傳統的建筑材料,這種磚的原材料為粘土,尤其是取自農田耕種層下面的粘土,有人曾算過一筆賬,建造1萬平方米的多層住宅需要用200萬塊粘土磚,生產這些粘土磚將耗用土地3.9畝。每增加100萬平方米的建筑,就需要挖土30萬噸。記者從三亞市墻體辦了解到,三亞周邊的14座實心粘土磚廠基本上都處于農田保護范圍,年合計生產實心粘土磚約4450萬塊,每年要消耗掉不可再生的優質資源粘土73.5畝。
三亞市墻體辦的工作人員對這個問題十分擔憂:“越是肥沃的農田,其粘土層的粘性越好,也越容易成為“紅磚窯”的搶占目標,因為受短期利益驅使,農村老百姓也愿意把農田賣給“紅磚窯”。三亞的人均農田面積已小于國家規定的0.8畝/人的標準,如果這些“紅磚窯”再得不到有效的取締,將來我們引以為自豪的”熱帶高效農業基地“將因土地資源的枯竭而美名不繼。”
“禁實推新”步履維艱
因“紅磚窯”對農田的破壞性開發和對大氣環境的污染,1992年被國家列為取締對象,并在全國范圍內逐步取締。2005年,海南省海口、三亞、儋州三市被列為全國“禁實”第二批城市,國家發改委、國土資源部、農業部等四部委聯合發布的文件明令:至2008年12月31日前,海南海口、三亞、儋州三個城市禁產禁用粘土磚。2005年,三亞市在省里率先成立了墻體改革辦公室,專門負責此項工作的落實,并從那時起,進行了多次“紅磚窯”取締行動。聲勢最大的一次是2006年6月,由三亞市司法、工商、稅務等多部門組成的行動組,共同取締了位于荔枝溝鎮師部農場里的天涯、隆發、展鵬、哈爾濱、師部農場等五家共6座“紅磚窯”,撥除了這幾根扎眼的煙囪,城市外觀也得到了很好的美化。
一手抓“禁實”,一手抓“推新”。2005年起,三亞市也陸續上馬了符合國家要求的新型建筑材料生產項目,但幾年來,這些生產企業一直掙扎在與“紅磚窯”的斗爭中。剛開始,由于“紅磚窯”隨處可建,實心粘土磚的產量巨大,價格明顯比新型材料加氣磚、灰砂磚便宜,加上人們的使用習慣,新型材料生產企業曾經面臨倒閉的危險。幾年過去,這種狀況隨著“禁實推新”工作的逐漸深入而慢慢好轉,紅磚由于生產成本的提高從最初的0.15元/塊上漲到0.43元/塊,加氣磚、灰砂磚的價格則因銷售量的增大而日益便宜,每塊只需0.30元,且相比之下,加氣磚、灰砂磚較紅磚更輕、更堅固、保暖性更強,有諸多優勢,但由于一部分“紅磚窯”仍在生產,人們的一些觀念還沒有得到糾正,"禁實推新"還是面臨很大的困難。
[Page]
6月15日,我們在荔枝溝幾個工地上,就拍攝到了違章使用紅磚的實例。一方面是新型材料的推廣難于打開局面,而另一方面,非法“紅磚窯”繼續生存,屢禁難止。
何時才能“退窯還田”?
按計劃,到2008年底,三亞市周邊的“紅磚窯”都應該全部取締,為下一步深入農村做鋪墊。但至目前,這些現象卻沒有得到根本的改善。2005年初,三亞“紅磚窯”數量為21家,經過幾年的不斷關閉取締,直至目前,仍剩余14家,有的磚廠在這里被關后,又轉到那里繼續開窯,和執法部門玩著貓捉老鼠的游戲。
據介紹,“紅磚窯”禁而難止的原因之一,是由于受利益的驅使,磚廠老板頑固抵抗,一些農民受到利益誘惑,不顧長遠,殺雞取卵賣土地、賣田給老板燒窯。而由于受傳統觀念的左右,不少建房者對新型墻體材料接受很慢,雖然新的材料相比于粘土磚有太多的優勢,但仍不能成為社會認可的建筑材料。現在,三亞市區、天涯海角、海坡、南山幾個地區已基本實現“禁實推新”,但只要監督不嚴,一些工地還是會偷偷使用紅磚,助長了非法“紅磚窯”的違章生產經營。
說到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三亞市墻體改革辦公室主任周裕昌也很無奈,要禁止“紅磚窯”,牽涉到方方面面的問題,有人員安置問題、有農民收入問題等,但最根本的還是政府“禁實推新”政策落實不到位。據介紹,今年初,市墻體辦已對田獨、鳳凰鎮境內的閩光、福祥、元生、鹿鼎、新紅、征華等6家“紅磚窯”發出行政處罰決定書,也申請法院強制執行,但半年過去了,這幾個磚窯仍在冒煙,周邊的土地和空氣仍在遭受破壞。
“美麗三亞,浪漫天涯”的美名建立在三亞優美的自然環境基礎上,但在綠色的山水間,“紅磚窯”將不斷地破壞著這個我們賴于生存和發展的共同資源,什么時候,“紅磚窯”才能得到根本有效的制止?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