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渣再利用 援建板房速度大大提高
昨日下午,彭州通濟鎮花溪村一片機器轟鳴聲,第一批活動板房已經搭建完畢,建筑工人正在平整板房旁邊的土地。“我們對平整場地采取了優化方案,直接用建渣替代沙石,倒在淤泥里進行碾壓,既減少了投入、保障了質量,又節省了清淤的時間。”龍泉驛區抗震救災對口支援指揮部指揮長、區建設局局長郭代輝表示,啟用這種優化方案后,將提前2個月完成通濟鎮活動板房的搭建工作。
就地取材 夯實地基又節省時間
從5月25日開始,龍泉驛區援建隊伍共1100余人陸續駐扎彭州通濟鎮和麗春鎮,他們擔負10個安置點的“三通一平”(通水、通電、通路、平整場地)任務。
“按照正常施工程序,應該先將淤泥掏出,然后再換掉泥土,用壓路機壓實,再鋪上30厘米厚的沙石。”郭代輝說,龍泉驛區援建隊到達彭州前,就想到時間問題,“爭分奪秒,越快搭建越好”。指揮部召集多名高級工程師現場開會,研究平整土地方案。由于通濟鎮在此次地震災害中有大量房屋倒塌,為節省平整場地的時間,指揮部當即決定用建渣代替沙石,將建渣倒在淤泥上進行碾壓,變“清淤”為“擠淤”,然后鋪土和膠泥灰,增加表層平整度和硬度,再次碾壓后進行混凝土澆筑。“優化方案后,大大節約了平整場地的時間。”郭代輝表示,經過實踐,這種做法節約了資金,還保證了工程質量。啟動優化方案后,龍泉驛區援建隊在25日當天就平整(未鋪水泥)出147000平方米場地。
愛心家園 有綠地還有河邊走廊
一位村民告訴記者,地震發生后,村民對援建隊的速度很驚訝,“看來我們要提前入住活動板房了,龍泉驛區援建隊的工作人員讓我們看到了希望。”
板房搭建好后,龍泉驛區援建隊將進行“三通”工作,還將為每個安置點建設相關配套場地。“依據這里的地勢和自然資源,花溪安置點建成后,不僅有綠油油的綠地,還有河邊走廊。”郭代輝說,目前,該安置點配套規劃已經出爐,援建隊將在這個“愛心家園”里修建綠地景觀、健身場地、休閑廣場,還將在花溪河邊修建一條長1300多米的河邊走廊景觀。“龍泉驛區援建彭州的10個安置點內,都將有這樣的配套設施。”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