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地震局:南京住宅都通過抗震審查
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南京市亦有較強震感,尤其在高層建筑表現得較為強烈。對于普通市民而言,自己居住的房子抗震性如何,多層和小高層、高層乃至別墅的抗震性能有什么特點,哪個區域的房子最抗震,恐怕將成為市民購房的又一參考要素。
抗震規范可保“大震不倒”
“南京市住宅抗震規范標準是7度,這是國家強制性標準,”南京市地震局徐副局長對筆者介紹道。
所謂抗震規范標準,也叫抗震烈度。而我們平常比較熟悉的抗震等級就是用抗震烈度7除以系數1.3得到的數據。“新的地震規范和房屋抗震規范是2000年重新修正的,現在的抗震規范比85年的更完整、更規范.。”徐副局長補充道。
據了解,這樣的規范標準已經可以實現“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基本要求。“一般來說,7度的抗震力度可以抵御6級地震”,省建設廳抗震辦裴主任表示。
南京住宅都通過抗震審查
裴主任指出“南京的所有住宅都是按照國家《建筑抗震設計規范》設計的,南京住宅都通過抗震審查,在施工方面有質量監督機構和質檢站把關,所有建筑都按照抗震設計和抗震施工的要求來進行,包括所有的居民樓和社區內部相關設施。”
多層不一定比高層更抗震
“不同的建筑形態、建筑材質、板塊的地質結構共同決定建筑的抗震屬性”。東南大學物業管理研究所所長黃安永教授對筆者介紹道。
單純就建筑而論,“高層住宅大都是鋼結構和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它們的抗震能力較強,而不少多層則是磚混結構,因此需要加上構造柱和圈梁以加強抗震能力。”黃安永教授介紹道。而就建筑材質來說,不同的鋼筋、水泥標號,以及不同的配比,都可能導致建筑抗震性能的差異。
據了解,高層樓房在遭遇地震時搖晃是正常的,它的搖晃程度在抗震設計時也是有嚴格規定的。在同一區域,鋼結構和鋼混結構的高層與磚混結構的多層相比,前者抗震性能要更強一些。
河西抗震不遜其它板塊
省建設廳抗震辦裴主任表示,“就南京地區來說,住宅的抗震性能都達到了比較高的標準,地震比較罕見,市民在居住安全問題方面可以放心。不少擔心地質差異會影響住宅抗震能力的市民也大可放心,目前開發單位在地基建設方面很規范。以河西為例,地基雖相對松軟,但是樁基做的牢,住宅的抗震能力一點都不遜于其他板塊。”
“地震安評”乏人問津
地震安全性評價,業內通常簡稱“地震安評”,這是一項關于建筑抗震性的重要指標。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第十七條規定,重大建設工程和可能發生嚴重次生災害的建設工程,必須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并要根據地震安全性評價結果,確定抗震設防要求,進行抗震設防。而江蘇省也出臺有規定:2001年“蘇震發248號文件”規定,“高層建筑在80米以上以及單體面積超過20000平方米的貿易、金融、商場、賓館等公共設施需要做地震安全評價”。
遺憾的是,南京市超過80米的住宅做安評的并不多,筆者日前致電幾家超高層住宅的開發商,只有世茂濱江新城等少數項目給予筆者參加地震安評的明確回復,其余幾家均表示“不清楚”,令人遺憾。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