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處理:開發商普推載體樁技術
4月25日,諸多來自一二線城市的地產商工程部負責人,在北京參加了載體樁技術研討會,均對這一技術表示出興趣。“此前的萬科四季花城、萬科紫臺項目的地基處理方案都選用了載體樁技術。這并不是萬科盲目應用,而是通過層層考察后的結果。目前萬科已經與北京波森特就載體樁技術結成戰略伙伴關系,此后,萬科項目將會根據地質情況更多選用載體樁技術。”北京萬科四季花城項目一位總工程師表示。
贏得開發商信任與關注的因素是載體樁技術的創新性、節能性及符合成本控制架構。
據北京波森特巖土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繼忠介紹,載體樁是一種全新的施工技術,它改變了傳統的地基基礎處理觀念。因為這一技術選擇下部層位穩定、土性較好的土層作為被加固土層,以樁端土體為研究對象,利用35KN的柱錘沖擊成孔,對周圍土體進行擠密加固,當沉管到設計標高后,對樁端進行連續填料、夯實操作,并用三擊貫入度作為控制指標,再填以干硬性混凝土,使樁端以下深度為3米至5米、直徑為2米至3米區域內的土體得到最有效的加固擠密,形成自內到外依次由干硬性混凝土、填充料、擠密土體組成的載體,然后再放置鋼筋籠、灌注混凝土或放入預應力管節而成。
“采用載體樁技術,打樁工作結束后1個小時,就可以進行載荷測試,而普通打樁工法則需要等待混凝土的凝固、土體的恢復,28天后才可以進行測試。”清華大學教授李廣信表示。因此,這項工藝不僅操作簡單,施工質量易控制,而且大大縮短了工期,施工中無需場地降水,減少了工程量,最大限度地控制了工程成本。并且,還可消耗大量的建筑垃圾。經過特殊的夯實、擠密處理,載體樁技術能夠將建筑垃圾變成地基中的填充料,解決了建筑垃圾處理難題。
目前,載體樁技術已經在全國累計消納各類建筑垃圾數十萬立方米,而其長遠計劃平均每年消納建筑垃圾10萬立方米。
萬科四季花城工程師指出,此技術與其他常用地基處理方法相比還有一個優勢,就是性價比較高。該技術明顯減小了樁的數量,有效降低樁長,并且采用承臺梁取代了條形基礎,大大降低了成型建材用量和減少工序,因此從正負零以下其工程造價顯著降低。與目前市場上常用的技術方案相比,平均可為建設單位節約10%~30%的基礎投資。“萬科一10萬平方米的地基項目經過采用載體樁技術費用節省了30%,僅支付了360多萬元。”
“如果載體樁能在全國范圍內推廣,將大大減少建筑的地基造價,全線降低國內的建筑成本。”北京順義新城建設開發有限公司前期開發經理毛宏明表示。
目前載體樁技術已經在160多個地級市被代理,應用到民用、工業、市政等多個領域,尤其在多個大型工程中被采用,如萬科項目、晨明紙業、北六環、南水北調等工程。“我們深信,隨著社會對載體樁技術的了解,將來載體樁技術將有更為廣闊的應用前景。”王繼忠說。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