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生:北京污泥無害化處置的首席專家
從事污水處理工作30多年,從一名普通工人成長為企業的管理人員,北京城市排水集團、首都勞動獎章獲得者王東生,成為在國內排水界有影響、工人出身的“行業專家”。
今年,在奧運決戰之年,他正通過努力破解污水處理的最后一道難題“污泥無害化處置”,為北京的“綠色奧運”,交上自己的答卷。
2007年是奧運會關鍵之年,這一年北京城市排水公司成立了污泥處置管理部,王東生受命,要在奧運之前,在北京實現“污泥無害化處置”,最大限度地利用污泥中的可再生資源。
其實王東生從2003年就開始著手這個難題的研究,他同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農林科學研究所等科研機構的科研人員們一起,對污泥制肥與污泥肥對農作物的影響進行研究和實驗。2007年,接到排水集團的命令后,王東生利用幾年積累的大量數據和一手資料,在這一領域開始破冰之旅。
污泥變肥料 京郊推廣使用
污泥能變成肥料?當很多人還在質疑這個問題時,5年前王東生就開始研究污泥制肥和污泥肥對農作物的影響了。他把精心研制的污泥肥放在花盆中實驗,從最初的盆栽試驗開始,到限量土地的中試,再到如今京郊大田推廣使用。經過專門研制的堆肥,污泥的含水率降到35%,有機質、氮磷等營養物含量和腐熟度都可以滿足土地利用的要求。完全可以作為有機營養土用于綠地、林地、果樹、大田作物及沙荒地改良。而且可以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土壤肥力和保水能力。目前這項技術已經在北京郊縣及周邊地區進行推廣應用,越來越多的農業工作者認可這種變廢為寶的肥料,需求量日益增加。目前污泥肥年銷量為15000噸,相當于解決了濕污泥5萬噸的安全處置。
鉆研污泥處理節能減排實現節水節電
還有沒有更多的渠道處置污泥?王東生希望尋找社會中的污泥處置資源。在走訪了制磚廠、水泥廠和煤矸石熱電廠等企業后,他找到了答案。通過與這些廠家聯合,進行生產性試驗,王東升高興地發現污泥以一定比例與粘土摻混后,可用于制磚,取代部分制磚材料,能節約土地資源。他發現,水泥廠和煤矸石熱電廠的高溫尾氣,可以把污泥干化至含水率低于30%。“蒸發”了水分的污泥,可以直接進入水泥窯或與煤矸石摻混后燃燒,對水泥品質、水泥窯系統和熱電系統均沒有明顯影響,還能實現節能減排。
為了節能降耗,王東生還總結大興污泥處置場的工藝特點,引入了屋頂無動力風機,改建了雨水收集系統,既改善操作人員的工作環境,又節約了成本,每年可節電3萬度,節水5000噸。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