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家寶:節能減排進入關鍵一年
節能減排,是2008年最值得關注的新聞事件了!
3月5日上午9時,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今年是完成“十一五”節能減排約束性目標的關鍵一年,務必增強緊迫感,加大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力度,力求取得更大成效。
溫家寶的講話鼓舞人心,再一次表明了中國政府和人民打好“節能減排攻堅戰”的決心和勇氣。
目前,我國節能減排形勢依然嚴峻,各種問題與矛盾層出不窮。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國家用了近30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上百年的工業化、城鎮化道路,總體進入小康社會。與此同時經濟發展也付出了較大的資源環境代價,環境污染、資源浪費現象非常嚴重。
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馬凱在去年8月26日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節約能源保護環境工作情況時,曾經指出了我國節能減排存在著七大突出矛盾和問題:一是認識尚未完全到位;二是淘汰落后產能總體進展緩慢;三是節能減排重點工程建設滯后;四是激勵政策不完善;五是機制不健全;六是監管不到位;七是基礎工作薄弱。
國家“十一五”規劃提出了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國務院在今年下達了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這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對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溫家寶在本次政府工作報告中說,節能減排主要任務,一是落實電力、鋼鐵、水泥、煤炭、造紙等行業淘汰落后生產能力計劃。建立淘汰落后產能退出機制,完善和落實關閉企業的配套政策措施;二是抓好重點企業節能和重點工程建設。加快十大重點節能工程實施進度。提高城鎮污水處理能力,力爭用兩年時間在36個大城市率先實現污水的全部收集和處理。適當提高排污費、污水處理費和垃圾處理費標準。完善和嚴格執行建筑標準,大力推進墻體材料革新和建筑節能。穩步推進城鎮供熱體制和市政公用事業改革;三是開發和推廣節約、替代、循環利用資源和治理污染的先進適用技術,實施節能減排重大技術和示范工程。大力發展節能服務產業和環保產業。開發風能、太陽能等清潔、可再生能源;四是做好“三河三湖”、南水北調水源及沿線、三峽庫區和松花江等重點流域污染防治工作,實施渤海環境保護總體規劃。提高重點流域水污染物的國家排放標準;五是加強農村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推進農村生活污染治理,控制農業面源污染;六是鼓勵和支持發展循環經濟,促進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全面推行清潔生產;七是加強土地、水、草原、森林、礦產等資源的保護和節約集約利用,嚴厲查處亂采濫挖礦產資源等違法違規行為。搞好海洋資源保護和合理利用,發展海洋經濟。加強氣象、地震、測繪基礎研究和能力建設;八是實施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九是完善能源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獎懲機制;十是增強全社會生態文明觀念,動員全體人民更加積極投身于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
數字最能說明問題:隨著我國經濟快速增長,對能源的需求和消耗能力大為提升。2005年我國人均能源消費約為1.8噸標準煤。同時,近年來我國能源消費的增長率保持在10%-15%高位之間。照這一趨勢估計,今年我國的人均能源消費應該在2.2噸以上。這一數值大致在世界人均消費的水平上。
日前,國務院國資委已經為中央企業節能減排任務列出具體時間表。按照到“十一五”期末,中央企業要確保完成單位增加值能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的總體目標,2007年至2009年的節能減排分解目標是:2009年,中央企業石油石化行業主要產品單耗指標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萬元增加值能耗比2005年下降16%,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9.3%,化學需氧量排放量下降8.4%;單位增加值新水用量下降24%。
同時要求鋼鐵行業2009年各項節能減排指標達到國內領先水平,重點企業的主要產品單耗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萬元增加值能耗比2005年下降16%,噸鋼綜合能耗下降10%;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6%,化學需氧量排放量下降23%。
2009年,火力發電企業平均供電煤耗接近國際平均水平,供電煤耗比2005年降低5.1%,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27.8%;電網企業綜合線損率平均下降0.36個百分點以上,接近國際平均水平。
節能減排,既是企業的責任,也是每一位公民應盡的義務。2007年9月1日,由中央17個部門聯合舉辦的“節能減排全民行動”系列活動,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了啟動儀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出席并講話。曾培炎強調,節能減排關系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關系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需要全民動員,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做起,成為每個公民每個家庭每個單位的自覺行動。從此,節能減排以一場人民戰爭的形式,轟轟烈烈地開始了。
溫家寶在本次政府工作報告中說,節能減排是我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是維護國家長遠利益的必然要求。這無疑是一個全民總動員令———節能減排,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節能減排,企業要落實,公民要行動,所有力量要集結起來。
有理由相信,節能減排必將成為2008年中國推動經濟發展和和諧社會建設過程中,最壯闊最偉大的景觀。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