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江市建設局關于2007年下半年全市商品混凝土生產企業檢查情況的通報覘
吳建施〔2007〕42號
各商品混凝土生產企業:
為了確保商品混凝土的質量,進一步提高商品混凝土生產企業質量管理水平和控制水平,規范質量管理行為,促進我市商品混凝土行業健康、持續有序發展,我局于2007年11月20~21日組織開展了2007年下半年全市商品混凝土生產企業專項檢查,現將檢查情況通報如下:
一、檢查概況
本次檢查是以《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工程質量監督工作導則》和省、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的有關質量管理規范性文件,以及國家建設工程強制性技術標準、規范、規程為依據,以蘇州市建設局《蘇州市預拌混凝土企業質量監督檢查要點》(蘇建質〔2004〕48號)作為檢查細則,對全市8家已取得資質證書和1家取得臨時生產許可的商品混凝土生產企業進行全面檢查,主要檢查商品混凝土生產企業的質量保證體系、原材料進場管理、試驗室管理以及生產控制等情況。
二、總體情況
從本次對9家預拌商品混凝土企業檢查情況來看,大部分商品混凝土生產企業對商品混凝土質量比較重視,建立了較完整的質量保證體系,在原材料進場驗證、復試;混凝土生產過程控制;配合比設計、調整;試驗室人員配備、檢測設備、檢測環境等環節能滿足規范要求,混凝土質量基本處于受控狀態。但少數企業試驗室負責人更換頻繁,內部管理有所松懈,尤其是在質量管理上有待加強;近期砂等原材料漲價,采購的原材料質量有所下降,部分企業原材料進場復試工作不規范。
三、存在主要問題
1.原材料堆場仍存在不同程度的混雜現象。
2.試驗室管理不規范:
⑴原材料進場復試不規范,不及時。
⑵養護室養護溫度、濕度不符合要求,養護室試塊堆放間距過小,表面干燥,養護室偏小,試塊不能全數標準養護。
⑶部分企業混凝土抗滲試驗未做。
⑷檢測原始記錄未連續編號甚至無編號,劃改不規范,計算方法和修正系數取值不規范,原始記錄和試驗報告簽字有漏簽和代簽現象。
⑸部分企業砂石檢驗未執行新標準。
⑹部分企業的儀器設備標定超過規定的時間,三色標識管理不到位。
⑺水泥和粉煤灰留樣批數偏少,封樣不符合規定。
3.代施工現場制作、養護混凝土試塊。部分混凝土生產企業為了業務量,迎合施工單位的不合理要求,在攪拌站內違規代客戶制作、養護施工現場試塊。
4.生產配合比與配合比通知單不符合,沒有相應的配合比調整記錄。
5.原材料追溯機制不完善,材料出入庫倉位管理記錄缺少,材料流程管理不清晰。
四、處理意見
綜合檢查情況表明,雖然大部分企業總體質量管理水平有所提高,但在原材料管理、試驗室管理以及混凝土質量控制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問題,檢查組已當場責成各企業立即整改。
為了表揚先進,鞭策落后,對質保體系相對健全,進場原材料和混凝土質量把關控制較嚴,質量控制資料基本齊全的吳江潤建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給予通報表揚。
五、今后要求
1.切實加強試驗室質量管理。各企業應建立完善法規標準、技術文檔的管理制度,確保所有使用的標準現行有效,嚴格落實試驗記錄和試驗報告的校核、審批制度,嚴格按照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的要求,落實混凝土質量檢測及原材料質量復驗制度,尤其是水泥和外加劑的進場試驗必須按規定批次復驗。嚴格按標準要求進行配合比設計和配合比,礦粉、機制砂、粉煤灰及外加劑的摻加必須符合標準要求。
2.加強試驗室人員的技術業務培訓。各企業都要高度重視試驗室人員的技術業務培訓,做到業務培訓制度化、規范化,著力提高試驗操作人員的技術素質,嚴禁無證上崗,加強對試驗室工作的檢查和考核力度,確保試驗工作科學、真實、高效。
3.加強原材料的質量管理。完善原材料進場驗收制度和原材料追溯機制,做到材料流程管理清晰,材料堆場存儲井然有序。
4.嚴禁商品混凝土生產企業為施工單位制作混凝土試塊和養護。
5.商品混凝土行業分會要加強對成員單位的自律督查。隨著本市商品混凝土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低價惡性競爭和墊資的現象日益突出,原材料價格不斷增長,商品混凝土行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諸多不利因素,為確保商品混凝土質量,各企業一定要規范自身經營行為,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嚴禁肆意壓價惡性競爭,以保證商品混凝土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