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包河區商品混凝土產業迎來發展的春天
入冬以來,濱湖新區啟動區建設工地上,建設者們采取多種措施,克服不利條件,千方百計在確保工程質量、施工安全的前提下搶抓工期,而穿梭在其中的混凝土輸送車輛也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2007年,合肥市的道路建設、濱湖新區啟動區建設給全市的混凝土企業發展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一項專業市場調查報告表明,自2005年以來,全市生產銷售商品混凝土呈現出逐年攀升的強勁勢頭, 2007年產量已突破800萬平方米。據有關統計材料表明,兩年之內全市商品混凝土產業生產企業迅速增加到70余家。
作為合肥市混凝土產業的主要陣地,包河區的混凝土產業更是異軍突起。截至2007年年底,我區共有混凝土企業56家,其中規模以上23家,僅在淝河鎮,就有大大小小混凝土企業28家,新增混凝土生產線46條,形成了年生產商品混凝土420萬平方米,占整個合肥市市場的35%,其中,瀝青混凝土企業6家,年生產瀝青混凝土170萬平方米,新增固定資產投資7億元。
混凝土企業緣何對南淝河一帶情有獨鐘?據分析,合肥近年快速發展的勢頭對成品混凝土的需求量大幅攀升,不僅本地的混凝土企業迅速成長,市外和省外很多混凝土生產商也紛紛落戶合肥。而對企業來說,物流成本意味著競爭優勢和利潤。沿衛鄉一帶的南淝河就成了他們的首選。
據了解,南淝河在內陸河運中屬三級線型、四級航道,是為數不多的黃金水道,長年的吃水量在2.8米,能停靠1000噸級的貨船。加之其直通巢湖,而成品混凝土加工生產所需的數量龐大的砂石等原材料來自巢湖三邊鎮,衛鄉距離三邊鎮礦區只有22海里,可以完全經由水運完成,4個小時就能到,運輸成本是陸運的十分之一。同時,衛鄉距離城區的區位比較理想,交通便捷,從衛鄉上二環、當涂路等十分方便,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把成品混凝土送到合肥“四個門”及各個角落。淝河鎮近年來逐漸形成的衛鄉、關鎮、黃巷三村及合肥新港的港口基礎設施,如碼頭、貨場、車船、機械、通訊等為混凝土生產發展提供了全方位的基礎設施條件。據統計,該鎮擁有貨場面積約40萬平方米,500噸級運輸船只216艘,各種大型吊裝機械27臺分布在全鎮的2.5公里河岸線上,全鎮擁有各種運輸配套車輛817輛,這些為臨港區域內的混凝土工業生產形成了產業集群效應。
因此,淝河鎮緊抓這一機遇,利用自身優勢,主動承接混凝土的產業和資本的轉移,把扶持混凝土產業發展作為水岸經濟的延伸,并與物流產業結合起來,做起了水文章。2007年,該鎮港口年吞吐量已突破600萬噸,占合肥市年吞吐量的四分之一。此中,正在規劃建設中的衛鄉立煌碼頭二期項目投產后,港口年吞吐量將突破1000萬噸,也為混凝土產業規模生產起到了強勁的推動作用。
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2008年,合肥“大建設”的投資力度將會繼續加大,預計投資規模將超過150億元:市政道路、橋梁等重點工程繼續推進;房屋開工面積繼續保持2007年強勁勢頭,預計會超過1000萬平方米,合肥全年商品混凝土需求總量將繼續走高。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合肥市大建設及濱湖新區建設逐步推進,包河區商品混凝土產業將迎來質的飛躍。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