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將實施生態環境保護問責制
24日,海南省省長羅保銘在海南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上的報告中回顧:在過去的五年里,海南森林覆蓋率達到57.1%,比五年前增加了4.8個百分點,全省環境、大氣、水體質量總體保持全國一流水平。未來五年,將探索建立生態建設與保護長效機制,實施生態環境保護問責制。
在過去的五年里,海南制定修訂近50項與生態保護和建設有關的法規規章。全面啟動了海防林恢復和建設工程,退耕還林造林220萬畝。實施嚴格的土地、礦產資源保護政策。建立生態效益補償和生態保護轉移支付制度。落實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制,淘汰小水泥、小鋼鐵、小火電13家,整合小橡膠加工企業85家。文明生態村從2002年的1867個增加到2007年的7360個,占自然村總數的32%,在全國產生廣泛影響。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海南科學發展的生命線。要豐富和深化生態省建設內涵,就要始終堅持生態立省,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加快形成有利于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經濟發展方式和消費模式,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報告提出,未來五年,政府將從提高全島生態保障能力;實施節能減排綜合治理;創建一流的生態人居環境;探索建立生態建設與保護長效機制;大力倡導生態文明觀念等方面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
在生態保障能力方面,將繼續大力開展綠化寶島植樹造林活動,全面恢復和建設沿海防護林帶,推進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工程。嚴格水源地、水源涵養林地保護,加強對南渡江、昌化江和萬泉河等重點江河流域和集中飲用水源地的水污染防治。推進中部山區生態功能保護區建設與監管。開展生態安全研究,防治外來有害生物入侵。加強國家級和省級自然保護區建設,提升林業災害防控水平。
實施節能減排綜合治理。嚴格控制新上高污染、高耗能項目,對重點行業、重點企業排放實施重點監控和治理,推行清潔生產。加快太陽能、風能和生物質能源的開發利用,推廣節電、節水、節地、節材和資源綜合利用技術,廣泛應用新型建筑材料。積極發展沼氣、余熱利用、粉煤灰回收利用、糖業廢物利用等循環經濟,支持國家示范試點的昌江循環經濟工業區發展。有效防治農業面源污染。完善法規政策,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
創建一流的生態人居環境,集中各方面的資金,加強環保設施建設,“十一五”末全省18個市縣主要區域的生活污水、城鎮垃圾處理率達到70%左右。加強飲用水、大氣、土壤等污染防治,提高城鄉居民衛生意識,形成長效保潔衛生管理機制。抓好城鎮綠化、美化、凈化工程,開展“白色污染”治理。組織實施農村小康環保計劃,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鼓勵村、鄉鎮、社區、市縣爭創生態文明示范區,全方位、多層次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把海南建成空氣清新、山青水秀、生活環境舒適、基礎設施完善、公共服務品豐富的最宜人居地區。
[Page]
探索建立生態建設與保護長效機制。建立資源開發利用、節約和保護機制,落實差別電價政策,征收各類資源有償使用費。探索建立生態恢復保證金制度,嚴格實行排污總量收費,促進企業治理污染。設立專項資金,完善生態補償機制,加大對中部山區生態功能保護區的經濟補償。研究制定有利于生態型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把生態保護與建設任務納入政績考核體系,實施生態環境保護問責制。
大力倡導生態文明觀念。建立公民生態意識與生態法制教育體系,開展生態科學知識和生態法律法規的普及活動,讓“護我綠色寶島、愛我美好家園”成為海南人民的共同意愿和自覺行動。制定相關配套政策,樹立崇尚自然、追求健康、注重環保的消費觀念,告別一切與生態文明不協調的行為習慣,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落實到每個單位、每個家庭,讓生態文明觀念深入人心。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