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既有建筑節能新規問世
競報
·
2008-01-17 00:00
留言
目前北京市新建居住建筑已全面執行65%節能設計標準,而與此同時相當數量的既有建筑由于保溫隔熱性能差,室內冬冷夏熱,加之不合格建材的“力不從心”,使用空調、電暖氣在改善室溫的同時,大量電能被快速消耗……
一言以蔽之,冬冷夏熱的居住質量與驚人的用能,正讓建筑這凝固的樂章出現些許“錯亂音符”。為改變這種局面,各城市紛紛出臺既有建筑節能改造方案,讓自己的建筑從此“保溫、潔凈、節能”……
北京市建委亦于近日發布《北京市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專項實施方案》。
四領域重點改造
《方案》針對我市目前建筑耗能情況,提出對既有供熱系統、大型公共建筑、普通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四領域進行節能改造。
居住建筑主要包括混凝土裝配式大板樓、傳統磚混結構住宅、農民住宅、老城區住宅。
居住建筑節能改造包括外墻保溫改造、建筑外門窗節能改造、屋面節能改造、單元門節能改造、采暖系統平衡調節、加裝樓宇熱計量表等。
對住宅原為公產房,原產權單位有一定經濟實力,而住戶有強烈改造愿望的,優先支持由原產權單位組織并投資進行節能改造和采暖系統平衡調節。
對個體鍋爐房或區域鍋爐房供熱的住宅,住戶有強烈改造愿望的,優先支持鍋爐房產權單位組織并投資進行住宅節能改造和采暖系統平衡調節。
此外,《方案》針對老城區住宅保溫條件較差,實行采暖“煤改電”后電耗很高的現狀,對確定長期保留的老城區四合院、平房,在結構安全的情況下,鼓勵進行墻體、外門窗節能改造和使用可再生能源進行建筑采暖,其中對文物保護的四合院墻體可考慮采用內保溫或不改造。
產權單位、業主、財政 分擔籌資
為保證既有建筑節能改造的順利進行,《方案》共提出五項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
二、加強政策調控,落實投資渠道;
三、加強科研,完善標準,采用新材料、新技術;
四、加強制度建設,強化既有建筑節能改造項目監管。
在落實投資渠道方面,《方案》特別提出建立由產權單位、業主、財政(包括中央財政、市級財政、區縣財政)分擔的籌資機制。針對不同的產權、不同建筑類型、不同改造方式,采取全額支付、補貼、貸款貼息等多種方式的財政支持政策。
節能改造 試點先行
惠新西街12號樓因兼有不節能建筑的“眾家之長”而成為節能改造的首選。該樓建于1988年,共十八層144戶。該樓為內澆外掛預制大板結構,屬于北京市典型的非節能住宅。由于保溫效果差,室內溫度低,部分墻體結露發霉嚴重。而從住宅使用壽命上看,則仍有20—30年的使用期。
經中德專家多方調研并“會診”,確定包括鍋爐、管網和建筑物在內的全方位綜合節能改造,并于2007年9月正式啟動。該項目采用德國外保溫技術、住宅同步新風系統及新型斷橋鋁合金節能外窗,完成對12號樓圍護結構的改造。小區鍋爐房、外管網也同步完成熱計量裝置的安裝和氣候補償等部分改造。現第一階段改造已完成,住戶紛紛表示室內溫度要比往年高不少,徹底擺脫了使用多年的電暖器、電褥子。還有住戶反映在更換新窗后,噪音小了很多,室內安靜下來的同時空氣質量也好于從前。此外,通過初步計量數據的采集和分析發現,改造后的12號樓與結構完全相同但未經改造的另一棟樓相比,在采暖水流量降低了一半的前提下,平均室溫卻高出了好幾攝氏度。這意味著在提高住戶舒適度的同時,節能減排的效果亦十分可觀。
|
|
原作者: 競報
|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水泥網立場。聯系電話:0571-85871513,郵箱: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