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橋梁裂縫監測系統達國際領先水平
給橋梁植入“神經網絡”,通過電子信息系統可現場監測橋梁裂縫情況。
昨日,重慶交通大學介紹,該校日前成功研發的“砼(混凝土)橋梁裂縫仿生監測系統”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負責主持該項目的重慶交通大學教授周志祥介紹,混凝土橋梁的破壞總始于裂縫的產生和發展,國內外學者早在10年前就開展了對混凝土結構橋梁的裂縫監測研究,但迄今為止還沒有監測系統進入實用狀態。目前,對混凝土橋梁的裂縫監測仍然大部分采用人工監測。
該系統 “就像給橋梁植入神經網絡”,將極細的銅絲粘貼于混凝土橋梁關鍵部位,再將銅絲兩端連接到電子信息系統。隨著承載重量的變化,一旦橋梁某個部位出現裂痕,銅絲就會斷裂,由銅絲反饋出的裂縫發展情況即可在電腦上清晰地顯現出來,該系統可監測到的最小裂縫寬度為0.02毫米。這種系統的監測,非常有助于橋梁防患于未然。
據了解,目前,該監測系統已開始在外環高速公路馬桑溪長江大橋、渝黔路太平莊大橋等應用。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