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陽市城區建筑“禁實”進入倒計時
黏土實心磚,俗稱的土磚,一直以來就是我國建筑的傳統材料。我們所說的“秦磚漢瓦”便是同類建筑材料。它們都是以黏土為原料,取自于我們最基本的生產資料——土地。
過去,人們以為大自然中的黏土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在建筑中大量使用以黏土為原料的實心磚。在阜陽市,每年建筑墻體材料約需40億塊標磚。如果按每畝土地深挖4米可燒制185萬塊黏土實心磚計算,阜陽市每年因燒磚毀地2162畝。如果平均取土深度不足4米,每年毀地畝數還可能更多。阜陽市農民人均占有耕地不過一畝多一點,這就意味著,僅燒磚一項,阜陽市每年有近2000名農民失去耕地。
遍地開花的磚瓦窯廠對生態環境造成的損害,同樣令人觸目驚心。生產黏土磚需要消耗大量能源,產生出大量廢氣和廢渣,占壓土地,污染環境。可以說,黏土類傳統墻材的生產方式是以消耗大量優質黏土資源為基礎的,必然要被淘汰出局,退出墻材市場,這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
從上世紀90年代起,禁止使用黏土實心磚、大力推廣新型墻體材料工作便在全國范圍內逐步展開。在我市,根據省政府159號令規定,阜陽城區2008年元月1日起,縣城2010年起,在城市規劃區內要全面實現“禁實”目標。
省政府159號令出臺后,阜陽市便精心準備、積極運作:采取各種形式廣泛宣傳,使全社會充分認識到黏土實心磚生產使用中的弊端和危害,為“禁實”打好輿論基礎;完善相關地方法規,出臺相關條例、規定,禁止使用黏土實心磚,推廣新型墻材;加大扶持,加強引導。在出臺有關優惠政策的同時,加大資金扶持,扶優扶強,引導新墻材企業上規模、上檔次。
通過有關部門的不懈努力,阜陽市的“禁實”、“推新”取得了巨大經濟效益和良好社會效益,贏得了社會廣泛的認同和支持。新型墻材料在新建筑中的應用比例大幅提升;新墻材產品質量明顯提升、種類不斷豐富;新建建筑使用新型墻體材料逐步成為開發商、建筑企業和消費者的共同要求。
到2007年6月底,阜陽市獲得省級新墻材產品資質認證的企業有33家,新墻材生產線41條,年生產能力標磚13億塊。新墻材品種已有兩大類、20多種規格,磚、塊、板種類齊全。據估算,阜陽市年需各類墻體材料約5.8億塊標磚。我市現有13億塊的年新墻材生產能力,完全可以保障“禁實”后的市場需求。
在“禁實”進入讀秒倒計時之際,阜陽市墻改工作也已步入快速發展軌道。有關方面利用多種形式抓好宣傳工作,啟動了新墻材材料價格定額發布,出臺了新墻材企業和建筑節能的資金管理辦法等配套措施,加大了對新墻材企業實施墻改基金扶持工作。同時,注重加強新墻材的質量管理工作,嚴格產品質資審查,組織多次質量抽檢,推動了新墻材生產在發展中規范、提高。在限制黏土實心磚生產工作方面,縣市建委和墻改部門緊密配合當地政府組織實施的磚瓦窯廠整頓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阜陽市還通過各種培訓形式,普及、提升了生產企業和施工單位產品質量管理和技術操作水平,為“禁實”、“推新”打下了技術保障基礎。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