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積極通過技術創新引領建筑節能
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和諧社會,根據國務院、建設部關于加強建筑節能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近幾年來,湖北省以“禁實”為突破口,以示范工程為切入點,把“禁實”與“節能”工作緊密聯系在一起,整體推進,使全省建筑節能工作呈現出加速發展的良好態勢,“禁實”工作成效明顯,新型墻材初具規模。在全國建筑節能專項檢查中,2005年,湖北省被評為“優等”;2006年,湖北省又被評為“優秀”,并榮獲夏熱冬冷過渡地區省級第一名。今年年初,在國務院新聞發布會上,湖北省和武漢市的建筑節能工作都受到了建設部的通報表揚。
加強領導 完善制度
推行建筑節能是一場對傳統思想觀念和建設方式的革命,不能按部就班,更不能放任遷就,必須加大強制性。為確保建筑節能各項政策法規的全面貫徹落實,湖北省全面加強建筑節能工作的領導,建立健全各項制度,強化建筑節能執法監管。
加強領導 為加強對建筑節能的領導,湖北省建設廳將由原分管副廳長任省墻體材料革新和建筑節能領導小組成員調整為由黨組書記、廳長任成員,并建議省建筑節能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增加農業廳等部門,以加大逐步淘汰實心黏土磚生產或轉產的力度。今年7月,省委常委會第3次會議作出了“下決心抓好節能減排工作”的部署后,省建設廳及時研究制定了《湖北省建設領域節能減排工作實施方案》,成立了由廳長任組長的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并要求各地把節能減排各項工作目標和任務逐級分解實施,加強對工作進展情況的考核和監督。最近,省建設廳黨組書記、廳長楊曉波又主持召開全省勘察設計與科技工作座談會,與各地建委分管主任和總工研究推進建筑節能工作,并專門安排一整天時間在武漢考察了5個建筑節能示范項目,對強化企業作為節能減排的主體責任和以科技創新促進節能減排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
建立制度 為將責任真正落實到各部門、各環節和責任人,省建設廳制定了《湖北省建筑節能工程質量監督管理辦法》,進一步明確新建建筑節能工程質量監督管理體制,細化參建各責任主體的責任和義務,規定監督管理部門各個環節的工作職責及違法違規行為處罰事項,以消除實踐中暴露出來的管理“盲區”;為加強建筑節能與“禁實”的動態督查監管,建立了建筑節能與“禁實”工作季度統計上報制度;建立了新建建筑市場準入門檻制度,對超過2萬平方米的公共建筑和超過20萬平方米的居住建筑小區,實行建筑能耗核準制;完善對建筑節能設計、施工、監理等市場主體的監管制度,對達不到建筑節能設計標準的工程不準開工、不予驗收備案、不得銷售和使用,將執行建筑節能標準納入建筑市場主體誠信行為標準,嚴肅查處不按照節能標準進行設計、施工、監理的企業,并記入不良企業記錄,情節嚴重的,依法降級或撤消其資質等級,并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
“堵”“疏”結合 全面“禁實”
湖北是能源和耕地資源匱乏的省份,全省耕地面積僅占國土面積的16.32%,人均耕地僅0.76畝。2004年,全省建筑使用能耗約占全省社會總能耗的27%,黏土磚在墻體材料中占據主導地位,其產量達122.2億標磚,相當于毀田2萬畝,同時在燒磚中還消耗160萬噸標準煤,排放廢氣4萬噸、廢渣28萬噸。面對嚴峻的能耗形勢,湖北省首先從“禁實”入手,強制推進建筑節能。
“堵” 對各地城區內的實心黏土磚廠實行“關、停、并、轉”。
為全面“禁實”,省政府辦公廳下發《關于進一步做好推進墻體材料革新和推廣節能建筑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確規定,全省行政區域內禁止新建、擴建實心黏土磚生產企業。現有實心黏土磚生產企業不得擴大取土范圍,不得延長取土期限,不得擴大生產規模,并逐步轉產空心黏土磚,生產取土期限到期后,應向生產新型墻體材料轉產或停止生產。
在“堵”的過程中,切實加強“禁實”的動態督查監管,將建筑節能與“禁實”列入每年全省工程質量大檢查或全省工程質量巡查的內容。2005年11月,省建設廳組織開展了首次全省建筑節能和“禁實”工作專項檢查;2006年10月,又開展了第二次全省建筑節能和“禁實”工作專項檢查;今年7月,對全省列入國家第二批“禁實”的地級城市城區進行“禁實”達標驗收,同時,對列入第二批“禁實”的縣級城市進行了“禁實”現場督查。
為了保證“禁實”工作落實到位,各地對在建施工項目采取拉網普查、專項檢查、日常巡查、設立舉報電話以及開展行政處罰等強有力的措施,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禁實”的閉合管理機制初步形成。
“疏” 大力推廣新型墻材。
湖北省規定,凡財政撥款或補貼的行政機關辦公用房、公共建筑、經濟適用房、示范建筑小區和國家投資的生產性項目等,都要執行節能設計標準,選用和采購新型墻體材料。
為加強對全省建筑節能和新型墻體材料推廣應用技術的指導,強化對全省建筑節能和墻體材料限制淘汰技術的管理,湖北省建設廳分批公布了《湖北省建筑節能和新型墻體材料推廣應用技術管理目錄》和《湖北省建筑節能和墻體材料限制淘汰技術管理目錄》。同時,舉辦“建筑節能科技產品及新型墻體材料推廣應用博覽會”,大力推廣建筑節能科技產品及新型墻體材料。最近,在北京舉行的“全國墻體材料革新成就展覽會暨第一屆中國國際新型墻體及設備展覽會”上,湖北省榮獲“優秀設計獎”和“優秀組織獎”兩個獎項。
在大力發展新型墻體材料過程中,湖北省注重對新型墻體材料的質量監管。對目前投入生產的新型墻材生產廠家進行產品型式檢驗,作為產品出廠合格證的基礎資料之一,凡未做產品型式檢驗的產品或相關標準規定的參數不全、達不到標準規定的產品,不得進入銷售市場,不得用于工程建設;全面執行新型墻體材料備案制。與此同時,充分發揮省建筑節能專家委員會的作用,對省內各地區發展新型墻材的資源、技術路線進行調研指導,對生產新型墻材的廠家進行技術咨詢和服務,以確保新型墻材產業的科學、有序、合理發展及產品的安全使用,為“禁實”工作的全面深入發展夯實基礎。
由于措施得力,湖北省的“禁實”、推廣新型墻材,取得了顯著成效。截止到目前,各市、州中心城區新建建筑“禁實”施工圖審查通過項目2032項,建筑面積1413.66萬平方米,“禁實”達標率100%;施工在建項目1445項,建筑面積1170.27萬平方米,“禁實”達標率100%。新墻材企業達1005家,較2005年增加了394家,年生產能力241.83億塊標磚,較2005年新增51.85億標磚。新型墻材在新建建筑工程中應用比例100%;新型墻材占墻材生產比例40.1%;已實際生產新型墻材113.75億塊標磚,折合節約土地18771.99畝、節約能源70.53萬噸、減少廢氣排放1.55萬噸。
科技創新 示范引路
近年來,湖北省在全面“禁實”的同時,將建筑節能納入科技規劃,堅持以示范工程為切入點,通過技術創新引領建筑節能。
示范引路 目前,全省已累計建立建筑節能示范工程66個、建筑面積690.41萬平方米。僅2006年,全省建立省級建筑節能示范工程(小區)就有12個、建筑面積208.5萬平方米;武漢等11個城市建立市級建筑節能示范工程29個、建筑面積161.71萬平方米。其中,“金都·漢宮”等17個項目被列為2006年全省建設科技、建筑節能示范工程。“泰躍·金河一期”項目被國家發改委、建設部列為低能耗建筑節能城市級示范項目;特別是武漢市“綠景苑住宅小區”,因其環境優美、節能省地效果突出,2005年獲得了國家“康居工程”四項金獎和首屆“全國綠色建筑創新獎”,2006年又獲得詹天佑土木工程大獎。
為了充分發揮示范工程的推廣應用作用,省建設廳組織各市(州)建委主任到“綠景苑住宅小區”參觀學習;在全省建筑節能工作會議期間,將武漢“綠景苑示范小區”刻成光盤發放給會議代表學習,并組織考察了武漢“水木清華”節能示范小區;在2006年全省勘察設計座談會期間,又組織與會代表考察了黃石市“奧山·磁湖天下”建筑節能示范小區。
科技創新 為提高建筑節能的技術含量,湖北省積極開展節能材料、設備、技術的研發。依托大專院校、科研院所、企業和科技管理等部門,建立研發基地,形成建筑節能研究平臺,并加大科研投入。
近幾年,僅省建設廳就投入科技經費200多萬元,組織全省開展了建筑節能的研發、推廣、鑒定項目達167項。例如,為研發建筑節能外墻自保溫墻體技術,將宜昌市的《高強頁巖陶粒砌塊外墻自保溫體系研究》列為省建設廳科研項目,目前已結題并通過了全國知名專家的鑒定;孝感市總投資12000萬元,引進美國貝塞爾公司的V3-12型全自動生產線,生產具有外墻自保溫功能等混凝土空心砌塊,經省建設廳組織科技鑒定后已廣泛應用。
為宣傳新技術、新材料、新產品,2005年,省建設廳在武漢洪山廣場舉辦了有100多個展位、86家企業參加的“首屆湖北省建筑節能推廣應用技術與產品展示會”;2006年,省建設廳在武漢國際會展中心舉辦了有300多個企業參加、700多個產品和技術參展的第二屆“湖北省建筑節能推廣應用技術與產品展示會”。兩次展示會都邀請了分管省長和相關政府部門、各市州建委領導,并組織大量企業、群眾參加,起到了非常好的引導和推廣作用。
湖北省在實施以技術創新引領建筑節能的過程中,大力推進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應用。制定了《湖北省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項目管理辦法》;率先在武漢市建立大型公共建筑和政府辦公建筑能耗統計、能源審計和能效公示(20棟建筑)制度;組織武漢、宜昌、襄樊三市向國家申報可再生能源示范工程項目34個、建筑面積486.51萬平方米。同時,重視可再生能源在農村地區的應用,積極組織太陽能、沼氣、生物質能等新能源在農村地區應用技術研發。
在地熱利用方面,目前已著手開展《地源熱泵供暖空調應用技術規程》的制定工作,并進行相關技術攻關及試點工作,積極申報建設部的城市級地熱工程技術示范。據不完全統計,近幾年,全省實施地熱能項目40多個、建筑面積40多萬平方米。其中,清江花園小區“地源熱泵節能環保中央空調技術和熱回收技術”獲得了首屆“全國綠色建筑創新獎”。
在太陽能利用方面,通過建設“日新科技工業園”、“軍事經濟學院圖書館”等多個示范工程,科學利用太陽能光電、光熱和淺層地能等可再生能源解決建筑的采暖空調、熱水供應、照明等,促進建筑節能跨越式發展。武漢市在黃陂開展了“村鎮家園太陽能利用示范項目”,計劃投資174萬元,在570戶村鎮家庭中進行太陽能綜合利用試點;“日新科技光伏工業園”是湖北省首批向國家申報的正在建設中的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項目,也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支持、華中科技大學等大學積極參與合作的中部地區最大的太陽能光伏企業——武漢日新科技有限公司創辦的項目。
湖北省在推動科技創新中,重視與國際相關機構的交流與合作,積極引進國外先進節能環保技術和管理經驗,先后與英國、澳大利亞、韓國等組織開展了建筑節能、智能建筑等技術研討交流。2006年6月,省建設廳與法國開發署簽訂了《湖北省既有建筑節能改造融資機制研究合作伙伴框架協議》,現已開展以武漢市為研究對象的既有建筑及其能耗和能源政策等調查研究;武漢市參與了建設部與美國能源基金會合作的《推進夏熱冬冷地區建筑節能標準實施》項目。
目前,湖北省正在多渠道籌集爭取配套資金,鼓勵有關單位參與國際合作項目的策劃和申請,擴大合作對象,拓展合作領域,真正實現技術創新引領建筑節能。
由于湖北省堅持科技創新引領建筑節能,使建筑節能的科技含量不斷提高。目前,全省推廣新技術、新產品97項,限制淘汰落后技術37項;共申報新技術應用示范工程36項,核準驗收新技術應用示范工程9項;完成了2006年度全省131個建設科技項目的立項鑒定推廣工作;列入建設部2006年科技項目計劃16個。
2006年,全省各市、州、直管市、林區城區通過節能設計項目2516個、建筑面積3240.04萬平方米。設計階段節能標準執行率達96%%,新建建筑竣工驗收階段節能標準執行率75.1%。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