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南芬區渣山粉海中興起循環經濟
金秋十月,本溪市南芬區的循環經濟區建設可謂好戲連臺。先是投資3億元的精密鑄造興盛公司二期工程建成投產;接著是與北京建龍、福建三洋等大企業簽署了尾礦粉開發、廢橡膠利用等四項再生資源利用工程,總投資達6.9億元;然后是省循環經濟領導小組經過實地考察,充分肯定了這里在渣山粉海中發展循環經濟的做法,決定將這個全省唯一的區級循環經濟區作為老礦區改造的典型,申報國家級循環經濟試點區。
由“跟著干”到“回頭撿”
南芬區礦產資源十分豐富,全國最大的南芬露天鐵礦就坐落在這里。過去,區里看到本鋼每年從當地取走幾百萬噸優質鐵礦,進而發展成全國知名的大型鋼鐵企業,眼紅心熱,于是就跟著本鋼亦步亦趨地搞起了采礦。你搞大而優,我搞小而全。一時間小鐵礦、小選礦等遍地開花,最多時達到上百家。由于缺乏深加工,鐵礦石雖產了不少,但大都按原料出售,錢沒掙上幾個,反而使環境和資源遭到了破壞,到處是渣山粉海,千瘡百孔。
“跟著干”的不良后果,引起了區領導的反思,他們認識到這種背離科學發展觀的發展方式是飲鴆止渴,其損失遠超過受益。在重新探索老礦區經濟新的增長方式時,“回頭撿”經濟模式浮出了水面。南芬區開始改弦易轍,走上全新的發展之路。區里先從整頓礦山秩序入手,先后關閉了幾十家小鐵礦、小選廠和小高爐,鐵精粉年產量也由近百萬噸下降到了50萬噸……區里規劃出“四大廢物利用和生態保護工程”,連同誘人的各項優惠政策一起推向了市場,打響了在渣山粉海中建設循環經濟的戰役。
從渣山粉海中淘金
南芬區的渣山粉海,猶如藏在深閨中的美女,一旦露面并精心打扮,便受到無數投資者的青睞。先期落戶粉海的宏達公司投資5000萬元,創辦了一座尾礦粉再選企業。它以露天鐵礦囤積上百年的尾礦粉為原料,采用國際先進的永磁機技術,并與中國礦業大學合作,對尾礦粉重新“過篩子”,年處理尾礦粉120萬噸,不僅奇跡般地從中篩選出12萬噸優質鐵精粉,還回收了8000噸硫鐵礦、3600萬塊免燒磚等副產品。如今這樣“粉海取寶”的企業全區已有兩家。
南芬區從渣山粉海中淘金的高明之處,還在于他們把“回頭撿”的初級產品再進行精深加工,不斷地升值提效。2004年,區里引進香港恒豐公司2.4億元投資,采取世界先進的還原鐵新技術,使原來市價每噸不到1000元的鐵精粉,就地升值到近萬元。該公司年利稅達到1.5億元。而宏達公司今年又投資5000萬元,將在循環經濟區內上馬尾礦粉——— 鐵精粉——— 還原鐵——— 高純鐵鑄件一條龍的產業項目。目前,南芬區規模以上鐵精粉深加工企業已有4家,雖然鐵精粉的年產量比過去減少了一半,但經濟效益卻增長了三倍多。在這批大的循環經濟項目的帶動下,區里還相繼建起了一批滲水磚廠、石材廠、硅酸鹽水泥廠、微晶玻璃廠、橡膠再生等變廢為寶的企業。
新礦業遵循新規矩
作為礦區經濟,南芬區在堅持 “回頭撿”的同時,也不再把目光僅盯在鐵礦開發上了。特別是近幾年這里又發現了云石、方解石等“白色礦產”,量大質好,一上市就成了搶手貨,“白色礦產”已成為全區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不過,他們為新礦業立下新規矩,堅決不走“先采后治”和“有水快流”的老路,不讓渣山粉海的歷史重演。新規矩可概括為“三不上”,即投資額低于500萬元的小項目不上;只簡單出賣原材料不搞深加工的項目不上;不堅持“三同時”環保設施不配套的項目不上。其實,高門檻只擋住了那些低水平的投機者,反而給有實力又講科學開發的投資人大開方便之門。如今,南芬區已建起了投資近億元的百興公司、投資5000萬元的楓葉公司等6家大型方解石、云石生產加工企業。今年的高精度石粉及制品可達45萬噸,產品遠銷美國、意大利、日本、韓國等20余個國家和地區。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