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石市墻體材料革新讓建筑脫胎換骨
上世紀80年代建成的房子都是磚混結構,這在二手房市場仍大量存在,而隨著時代的進步,全框架、全現澆等建筑技術逐步運用到房產開發中,使房子抗震性更好,結構更加靈活多變。新型墻體材料、新型技術的不斷運用,又如多孔磚取代粘土磚、節能環保技術的使用等等,已經使現在的樓盤與我們原來的住所有了“質”的區別。
保護耕地,10年“禁紅”
1995年黃石籌備成立墻體材料革新辦公室之前,建設高樓大廈基本上是采用實心的紅磚(又稱粘土磚)砌墻。而這種磚的制作工序是,先取土制成磚坯,再送進窯中燒結,往往需要消耗大量的耕地資源。
據黃石市建筑節能辦公室副主任周早生介紹,全國一年制作紅磚“吃掉”的土地,相當于一個縣的耕地面積,大約一百萬畝左右。黃石從當年開始進行墻體材料的革新,探索用新型的墻體材料逐步取代紅磚。
10余年來,黃石先后摸索生產出粉煤灰蒸壓加氣塊、頁巖磚、混凝土兩孔磚、多孔磚等墻體材料,這些材料的一個主要特點是,使用工業廢渣作為生產原料,使用泥土極少。2000年,黃石又在全省率先在建筑上用多孔磚替代兩孔磚或紅磚,2004年更是成立公司,專事生產多孔磚,年生產能力達到15萬立方米。
周早生從專業的角度告訴記者,像粉煤灰加氣塊、混凝土多孔磚之類的新型墻體材料,除減少了對耕地的占用,其本身的保溫隔熱及防滲透、穩固性能也要優于粘土磚。這也是為什么這類墻材受到建筑商、開發商青睞的原因。此前,黃石已排出了時間表:2006年起,黃石市區禁止使用紅磚,2007年起,大冶、陽新城關“禁紅”,從2008年開始,黃石地區要全面“封殺”紅磚。
“穿衣戴帽”,倡導節能
宏維·山水明城是黃石首個國家康居示范工程。據一位負責人介紹,小區為全框架、全現澆結構,外墻采用混凝土多孔磚作圍護結構,在外墻內側增加保溫層。在衛生間和廚房外墻的內側,涂抹保溫材料后再加掛一層鋼絲網,以避免裝飾面磚粘貼后脫落。
在外墻或內墻增加保溫層,既可以涂抹保溫砂漿,也可以鋪設保溫板。這種類似于給墻體加穿一件“衣服”的做法,從2006年起在黃石的樓盤建設中就比較常見了。當年,黃石開始全面施行《夏熱冬冷地區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目前, 宏維·山水明城和奧山·磁湖天下已被列入2006年黃石建筑節能示范工程,而正在如火如荼銷售的頤陽·金谷名都,則已被考慮列入今年的建筑節能示范工程。
如果說黃石“禁紅”革新墻體材料,是從保護耕地的社會效益出發,那么,推行建筑節能就是從維護居住者的切身利益出發,讓無數業主受益。周早生指出,在夏天,如果室內的保溫隔熱效果不好,可能家家戶戶都要開空調,但如果墻體有一定的保溫隔熱性能,也許就不必開空調,或者開空調的時間要短一些。這樣,無形中就節約了水、電等能源。
據了解,下一步,黃石將對現有的墻體材料進行升級換代,并探索解決“墻體自保溫”難題。可以預見,隨著新技術、新材料的不斷運用,市民的居住條件會得到進一步改善,居住的舒適度也會進一步提高。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