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法局小發明讓水泥攪拌車不再“漏嘴”
河南商報報道:鄭東新區執法局的一項小發明,就讓混凝土攪拌車不再“漏嘴”了,這不僅為車老板們省了罰款和清洗費,也為執法局節省了行政成本。
水泥攪拌車戴上了“籠頭”
7月26日,在鄭東新區商務外環路與九如路交叉口處,河南某公司兩輛重型混凝土攪拌車一前一后,從一建筑工地出發了。
與以往不同的是,兩輛車走過,瀝青路面上一點泥水印都沒有。
這得益于兩輛車的混凝土自卸嘴的下方各裝上了一個收集桶,車在行駛過程中自卸嘴遺灑的泥水正好落在桶內。當收集桶快滿的時候,司機直接將桶卸下將泥水倒進攪拌車即可。
該公司車隊副隊長宋法吾說,他們公司70輛攪拌車全部安裝了這種收集桶。
車老板算細賬省錢又省工夫
宋法吾說,這種桶才70元錢,他算了一筆賬:過去因為遺灑泥水污染路面,經常受到執法局的查處,交了罰款還要雇人清洗。
以污染面長40米,寬0.5米共污染20平方米路面計算,執法局處罰時按每污染1平方米罰50元處罰,僅罰款就得1000元。公司交了罰款還得請人清洗,以每平方米清洗費25元算,需要500元。如果請兩個人清洗1天,勞務費以每人每天30元算,就要60元。
“這樣算來,污染一次如果被逮住,至少得損失1560元,但是我們僅投資70元,這一切費用都省下來了,還免得給執法局找麻煩。”
“逼”出來的發明很管用
鄭東新區執法局負責人說,這個創意是執法局被“逼”出來的“點子”。
鄭東新區的道路設計標準較高,路面多采用感應瀝青,泥水遺灑后非常難清洗,因此路面上經常留下“牛皮癬”,影響美觀。這讓執法人員很頭疼。
后來,鄭東新區執法局借鑒外地經驗,提出了設想,就是要求鄭東新區所有工地的混凝土攪拌車,都要在自卸嘴處安裝泥水接收設備,防止泥水跑、冒、滴、漏。
雖然不同的公司安裝的收集設備有桶、盆之分,但到目前,鄭東新區幾乎所有的攪拌車都已安裝了收集設備。“這既節省了執法成本,又使車老板們免于受罰,還保證了鄭東新區道路的整潔美觀,一個小發明有‘一石三鳥’之效。”這位負責人說。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