漓江采沙被限導致沙石價格大幅上漲
為了保護母親河漓江,近年來,相關部門對漓江非法采沙進行全面整治,嚴厲打擊非法挖沙,共取締數百艘挖沙船,令市民拍手稱快。與此同時,河沙的價格卻節節攀升。河沙價格的上漲給建筑行業帶來了壓力,在保護漓江生態的同時,如何解決建筑用沙的問題?業內人士指出,人工制沙可能是解決途徑。
治沙后,河沙價格節節攀升
“河沙的價格還在不斷上升,上個月每立方一般在100元以下,現在有的司機已經賣到120了。”某建筑工地管材料的王師傅說,前兩年,河沙的價格還只要40元左右。
“最差的沙子也要賣70多了。”一直從事河沙運輸的司機申師傅介紹,以前桂林的河沙主要來自興安和靈川,沙子的質量好,價格也便宜。近年來,河沙市場供應開始緊張。現在桂林市場的河沙主要來自興安、靈川和永福,甚至有的司機還到鐘山去拉。由于河沙供不應求,加之運費的上漲,河沙價格上漲也在情理之中。
近年來,相關部門對漓江非法采沙進行全面整治,嚴厲打擊非法挖沙,共取締數百艘挖沙船。非法采沙被取締以后,河沙的產量自然大幅度削減。
河沙漲價,建筑業壓力越來越大
據介紹,沙是水泥沙漿里面的必須材料。按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02)的規定,砂漿是由膠結料、細骨料、摻加料和水按照適當比例配制而成的建筑材料。
桂林一年的用沙量到底有多大?市魯山混凝土有限責任公司的蔣工程師介紹,2006年,桂林7家混凝土企業一年使用商品混凝土約90萬立方米。1立方米混凝土中,河沙占30%,也就是說,桂林一年光商品混凝土的河沙使用量為30萬立方米左右。一些不用商品混凝土的工地和高速公路建設,以及粉刷和裝修用沙量也在10萬方以上。蔣工說,今年與去年相比只多不少,河沙的供應也日趨緊張。前些年不太受歡迎的永福河沙,現在也成了“香餑餑”。
人工制沙,何時走向前臺
治理非法采沙是環境保護的需要,但是如何保障市場需求?興安縣治理非法采沙的經驗值得推廣。在嚴厲打擊非法采沙行為的同時,興安縣根據規定劃分了可采區和禁采區,規范采沙范圍,新批準了4個人工制沙廠,軋制以前采沙遺留下來的鵝卵石,制成人造沙,并對被破壞的河床進行恢復。每個廠的日生產量相當于兩條采沙船。
據了解,市區有些工地已經在使用人工制沙。蔣工介紹,目前人工沙還沒有國家標準,所以人工機制沙的使用除了質量以外,市場的認可是非常重要的。他告訴記者,為了節約成本,確實有一些工地開始使用人工沙,但卻不能接受商品混凝土中使用人工沙,所以人工沙的市場占有量并不大。蔣工說,用人工沙代替河沙在技術上是完全可行的,同時對環境的損害也大大降低,不過這還需要各個方面的共同努力。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