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纖維混凝土加固佛子嶺
汛期來臨,安徽省尚未進行除險加固的病險水庫共有1869座,病險水庫約占水庫總數的三分之一,水庫防汛形勢不容樂觀。省政府決定用三年的時間完成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省水利廳特編制了《安徽省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作實施方案》。目前,此項工作正在積極開展,本報特派記者分赴全省各地,對部分病險水庫進行探訪,從今日起推出系列報道。
晨報六安電佛子嶺水庫大壩是新中國第一座鋼筋混凝土連拱壩,也是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浩大的治淮水利工程中早期重點工程之一,是治理淮河水患建成的第一座以防洪、灌溉為主,結合發電等綜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水電樞紐。2002年10月,佛子嶺水庫進行“除險加固”工程,目前已基本完成。近日,記者來到了霍山境內淮河南岸支流淠河東源之上的佛子嶺水庫。
初夏的佛子嶺,滿目蔥蘢。望著大壩高75.9米、長達510米的壩頂,記者和省水利廳基建局副局長石慶堯攀談起來。他告訴記者,佛子嶺水庫于1952年1月開工,由于當時水文資料不全,水庫的設計洪水采用河南潢川暴雨移置到佛子嶺推算求得的,水庫的興利水位僅依據7個月的實測資料和利用六安站民國20年至民國26年降雨資料的分析,計算求得水庫來水量進行興利調節計算確定的。在筑壩過程中,經1953年、1954年兩年的洪水實踐,發現當時確定的設計洪水標準僅相當幾十年一遇。其后,為了使佛子嶺水庫防洪標準達到1000年一遇,曾兩次擴大溢洪道,提高水庫的泄洪能力,在其上游興建磨子潭水庫為佛子嶺水庫蓄洪和錯峰;1982年又將佛子嶺大壩加高1.5米,增加水庫自身調蓄能力。
“由于多方面原因,大壩存在諸如防洪標準偏低、裂縫多、地質條件復雜等問題,嚴重影響了大壩的安全運行。為使這座新中國第一壩再次煥發青春和活力,有關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1994年至1996年,省電力局先后組織進行大壩的特檢和定檢,2001年省水利廳組織開展安全鑒定,并經水利部大壩安全管理中心核準,佛子嶺水庫被評定為三類壩,需要對其進行加固。”石慶堯如此介紹佛子嶺水庫除險加固背景。
說起采用的新技術和新材料,石慶堯很是興奮:“鋼纖維噴射混凝土、高壓固結灌漿和混凝土保溫層設置,是除險加固三大工藝?!睋榻B,鋼纖維混凝土作為一種新型材料,雖然在國內外多個工程中得到應用,但主要是用于地下工程,在公路、橋梁、建筑和機場也有應用。將鋼纖維混凝土特別是噴射鋼纖維混凝土大規模應用于結構性加固,在其他土木工程應用也不多,在水利工程還找不到先例??粗鴯湫碌膲蚊妫浾咴儐柺鞘裁床牧现谱鳎渴瘧c堯說,這是硬質發泡聚胺酯噴在混凝土之上形成的效果,主要是防止混凝土開裂。
據了解,佛子嶺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總投資1.28億元。它的順利實施,為我省其他水庫的除險加固積累了經驗。圖為加固后的佛子嶺水庫。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