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水泥產能過剩亟待重組
“企業還沒投產,水泥價格就往下掉,開工只有1/3。我們現在連辦公房都蓋不起來了!”吳江市明港道橋工程有限公司水泥廠廠長姚真崢愁眉不展。這家投資4500萬元、年產60萬噸的水泥廠,2004年8月底建成時,水泥行情已經開始下滑,企業只好在施工時搭建的兩層簡易房里辦公。然而,一條產能達320萬噸的水泥“大鱷”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又將要在這里浮出水面。
吳江的情況在我省水泥行業并不是特例。前幾年水泥行情看好,各地紛紛投資設廠,條條新線也如雨后春筍般涌現,誰也不曾想到,兩三年的功夫,他們巨資投產的水泥就賣不動了。
最近,國家發改委提出11個行業存在產能過剩問題,而水泥就是其中之一。調查顯示,2001-2005年江蘇水泥工業產量分別達到5000萬、6000萬、7000萬、8000萬、9000萬噸,水泥產業增幅高于同期地區生產總值增幅。“目前,全省水泥產量約占全國8.2%,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但快速發展使得江蘇的水泥工業可持續健康發展面臨原料供給、技術裝備、廠址布局等突出矛盾。”江蘇省發改委工業處調研員俞寧告訴記者。
在原料供給上,全省水泥生產所需輝綠巖、閃長玢巖等保有儲量雖居全國第一位,但所需主要原料灰巖資源總量較少、分布不均。基礎儲量約14億噸,其中南京地區占40%。資源貧乏地區以及缺乏礦山的水泥熟料生產企業將長期面臨原料供給制約。在技術裝備上,258家水泥生產企業仍有立窯302座,熟料產能3176萬噸,分別占全省81.6%和38.6%;新型干法窯中,日產2000噸以下的仍有16條,占新型干法窯總數的1/3;全省13250萬噸粉磨加工能力中,直徑3.8米以下的中小規格粉磨機械加工能力達7916萬噸,占59.7%。淘汰技術、落后工藝、低效裝備將嚴重制約水泥工業健康發展。廠址布局上,現有258家水泥生產企業中,部分企業位于城郊或城鎮居民密集居住點。由于建廠時間早、設備陳舊、技術落后,加之城鎮范圍擴大,環境生態矛盾日漸突出,布局有待調整。
“如不及時加以政策引導和適度控制,到2010年全省水泥工業產量要突破15000萬噸,能源、資源以及交通條件等勢必難以支撐。”俞寧透露,不久前,省發改委公布的《江蘇省水泥工業現狀分析和可持續發展基本思路》就提出,“十一五”期間,全省水泥年產量將控制在13000萬噸左右。
為此,我省將嚴格控制對外出口,嚴格外商投資管理,積極支持外資收購兼并現有水泥企業,發展特種水泥。同時,積極采用先進技術裝備,加快淘汰落后。
俞寧認為,水泥行業內的整合在未來一段時期內會成為大趨勢。我省將積極推動水泥生產企業購并重組。在規劃建設大型水泥熟料生產基地的同時,引導、鼓勵大型骨干企業與現有中小型企業開展股權購并活動,建立熟料集中生產與粉磨分散加工的分工體系。鼓勵大企業對中小企業實施受托管理、受托經營。
編輯:guest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