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沿河水泥制品產業成嘉興經濟新亮點
日前,浙江省嘉興市南湖區七星鎮西北角杭申線一側,嘉興中石化七星油庫的兩個500噸級泊位正在緊鑼密鼓地施工。成網直達的航道為“碼頭經濟”的蓬勃興起創造了條件,有關部門人員告訴筆者,今年一季度,該市新建的碼頭為往年同期的三倍,沿河產業已成為嘉興經濟新亮點和獨特的“風景”,年總產值超過130億元。
經過近年來的建設,嘉興區域內基本形成了以300噸級至500噸級航道為骨干,以50噸級至100噸級航道為支線,與鐵路、公路、港口對接的內河航道網。成網直達的水運格局使許多依靠水路運輸原料及產品的企業選擇了“前路后河”的模式,新建碼頭如雨后春筍般地出現在航道沿線。嘉興鋼材市場就是隨著杭申線北郊河航段的改造應運而生并逐漸發展起來的。據該市場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該市場已有6個500噸級泊位,市場的鋼材進貨及部分出貨均依靠水運,一艘掛駁拖輪一次可運輸1000噸至2000噸鋼材,相當于200輛8噸卡車的運輸量,走水路運量既大又實惠。
在嘉興航區嘉善凝新混凝土構件公司,筆者看到該公司生產所需的鋼筋、水泥、石料等原料及成品均通過水路運輸。該公司總經理助理張全良說:“公司每年所需原材料有10萬多噸,杭申線是我們的‘生命線’,企業運輸全靠它。”水運的低成本優勢,讓像“凝新”這類企業在誕生之初便駐扎在了航道邊,如在工商部門登記的嘉善368家水泥制品企業全部沿河而建,而在乍嘉蘇線航道改造的當年,沿岸立項的億元以上項目就有7個。
除碼頭建設數量呈大幅度增長外,嘉興的碼頭建設等級及檔次也大大提高。據嘉興市世紀交通設計有限公司設計人員介紹,以前建設的碼頭大多為100噸級至300噸級,而現在500噸級的碼頭占絕大多數。以前,往往是一臺吊機再加原有的自然護岸就作為碼頭使用,現在新建的碼頭都是挖入式港池,阻墻均按標準設計和施工,既不占航道又確保安全。除了建材、鋼材等走水路的傳統物資,現在,化纖產品、糧食等越來越多的物資也選擇了水路運輸。據桐鄉市糧食收儲公司經理蘇利祥介紹,該公司與糧庫配套的兩個500噸級泊位已完成建設準備啟用。
目前,嘉興已有600多家沿河企業,年產值超過130億元,預計到今年年底,沿河產業規模以上企業產值將占嘉興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的15%。針對目前存在的內河集裝箱運輸能力不足、岸線布局不合理等情況,該市已出臺《沿河產業發展和港區建設岸線利用規劃》,確定“點、軸、面”的沿河產業開發模式,以航運綜合服務區、內河國際集裝箱港區等為輻射點,通過京杭運河、杭申線、乍嘉蘇線、東宗線、嘉于硤線和杭平申線6條主“軸”加速產業輻射,帶動整個沿河產業發展。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