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煤炭價格將高于預期
煤炭過剩、價格回落的預言再度被打破。1月19日,大同煤業集團計劃電煤車板價已經從一噸265元漲到305元,漲了40塊錢,漲幅高達15%。
今年,煤炭需求增長幅度將有所回落,煤炭過剩壓力加大,價格也面臨市場的考驗。山西省統計局在一項新的專題調查中,對2007年山西省煤炭市場的發展作了分析預測,并稱今年煤炭企業因政策性成本上漲的原因,成本將大幅度增加,這也將影響煤炭的價格。
表面看,煤炭漲價有多種因素,比如完全成本化、安全投資加大等,但更深層的原因卻是國家控制力在“煤炭新政”山西試點半年后再次發力。
對煤炭價格產生深遠影響的是山西的“完全成本化試點”
山西煤價漲幅最高的主要原因在于,國家今年把山西列為試點實施煤炭資源有償使用的省份,并要求全面征收可持續發展基金、礦山環境治理恢復保證金和煤礦轉產發展資金,加上資源補償費、礦業權價款、安全費用提取等。根據國家已經出臺或正在醞釀的一些政策,新增成本有: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基金平均每噸15元,煤炭開采生態環境治理恢復保證金每噸10元,煤礦轉產發展資金每噸5元,煤礦生產安全費用每噸15元,還有煤炭采礦權價款、煤炭探礦權價款等,合計將增加噸煤成本近70元。
這種由于政策性變動導致煤價剛性成本的提高,勢必會使煤價上揚,而這種上漲由于試點的作用,最終會演變為全國性的煤價上漲。
據了解,由發改委價格司起草的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的方案--《關于深化價格改革,促進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意見》已獲得發改委主任辦公會議的原則通過。在煤炭價格改革上,新方案的主要思路基本套用了山西煤炭開采的試點內容,即完善煤炭成本的構成,在成本中加入礦權取得成本、資源開采成本、生態環境恢復治理成本、安全生產成本以及資源枯竭后的退出成本。同時,設立礦山環境保證金和煤礦轉產發展資金。并且,一些煤炭外部成本也在向煤炭價格內部滲透。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有關專家認為,隨著采煤綜合補償和可持續發展支持政策到位,采煤的成本完全化和外部成本內部化,我國的煤價將會有所提高,其中電煤價格的上漲可能會比較顯著。
國家對煤炭產業布局的調整為煤炭價格長期趨穩提供了保障。
根據國家和地方煤炭的發展思路,“新建為主、整合為輔”的產業發展政策,正逐漸變為“整合為主、新建為輔”,這意味著部分列入國家有關部委統計范疇的新建或在建礦井可能會被削減,而一些長期盤踞在國有大礦周圍的小礦,在國家資源整合大勢之下,將逐漸納入國有大礦,一些具備整合條件的礦井則將逐漸淡出。
據了解,為淘汰落后產能保證安全生產及控制總量,國家計劃2006、2007兩年關閉4861處小煤礦。據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下發的《關于落實2006--2007年關閉礦井計劃目標的通知》,2007年我國將關閉小煤礦2209處,中小煤礦的關停會進一步壓縮占比達1/3以上煤礦產量的增長速度,降低總體供給。
相關數據也顯示,國有大礦在未來產量結構中將持續增加比重,而鄉鎮煤礦和私有礦井的產量將隨著安全整頓而逐漸萎縮。根據規劃,“十一五”期間,我國鄉鎮煤礦的產量比例將由2005年的38%下降為21%,而國有重點煤礦的產量比例將由2005年的48%上升到65%。
目前,包括神華、中煤、兗礦等在內的大型煤炭企業正在試圖通過資源整合,壟斷局部區域范圍內的煤炭資源。這種壟斷趨勢的加劇將直接導致煤炭價格話語權的集中。煤炭業整合不僅強化了企業對供求、價格的控制力,同時消除了一些曾經一度擾亂市場秩序的小煤炭企業。
整合帶來的行業集中度提高,還為煤炭價格長期趨穩提供了保障。大型煤炭企業在具備充分市場供應能力的情況下,會與用煤企業簽訂長期供貨合同,以防止煤炭價格的大起大落。
雖然在發改委公布的11個值得警惕的產能過剩行業中,煤炭行業名列其中,但分析人士還是認為,2007年作為真正煤炭價格市場化的元年,煤價堅挺的勢頭不會曇花一現。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