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2006廣西混凝土產量達676萬方 散裝水泥用量超千萬噸
最近召開的全區散裝水泥工作會傳出消息,去年廣西散裝水泥供應量首次超過1000萬噸,達到1253萬噸,同比增28%,水泥散裝率約為36%,成為全國第11個突破千萬噸大關的省區,散裝率亦名列西部地區前列。
據自治區散裝辦主任黃宗武介紹,去年廣西有13個地級市超額完成全年供散任務,其中貴港市增加量最大,凈增180萬噸,崇左市增幅最大,增長率達153%’;全區預拌混凝土也有較大發展,全年預拌混凝土供應量完成676萬立方米, 同比增加140萬立方米, 增長26.15%。
發展最快的南寧市近6年的散裝水泥累計供應590.6萬噸,年供應量從2000 年的18.5萬噸發展到2006年135萬噸,年均遞增105%,水泥散裝率也從2000 年的14.16%上升到2006 年的45.75%,2005年,南寧市被商務部授予“全國發展散裝水泥示范市”榮譽稱號。國家重點扶貧縣巴馬瑤族自治縣,推散率也由2001年的15%增加到30%,,成為“全國農村推廣散裝水泥示范縣”。
散裝水泥因節材、環保、質量好而被視為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綠色產品。進入新世紀,廣西散裝水泥量年增長率年均在30%以上,尤其是在使用環節和重點工程項目,散裝水泥已形成了基本的生產方式。目前廣西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工程、混凝土攪拌站、水泥制品等已普遍使用散裝水泥。
自治區經委副主任李萬富稱,廣西散裝水泥量和率的大幅度增長和提高,得益于華潤、海螺水泥集團的企業相繼投產。預計到2010 年,廣西水泥產量達5000萬噸,新型干法水泥產量將達到4000萬噸,占全區水泥總量的80%。水泥工業結構的優化,為散裝水泥率的提高提供了重要的物質條件。
散裝水泥和預拌混凝土的快速發展不僅加快了水泥工業結構調整、拉長了水泥產業鏈,促進了建筑施工現代化水平,激活了新的生產方式,還帶動了水泥物流和預拌混凝土的發展。
黃宗武介紹說,散裝水泥的普及,一是加快了水泥工業結構調整步伐,根據國家的要求,新建、擴建、改建水泥生產企業,新增散裝水泥供應能力必須占新增水泥總產量的70%以上,在政策的調控下,廣西新型干法水泥發展迅速,其生產的水泥將逐漸成為市場的主導產品,立窯水泥生產線將逐步退出市場。到去年底,廣西已建成新型干法線17條,年生產能力1960萬噸,所占比重達
35%。
二是拉長的水泥產業鏈。華潤公司在南寧、北海建立了3家預拌混凝土企業;華宏公司也建立和混凝土攪拌站;巴馬廣廈公司建立了水泥砌塊廠,許多企業甚至個人都圍繞散裝水泥謀發展。
在巴馬,號稱“巴馬第一磚”的黃鐵謀,2000年創辦散裝水泥小砌塊廠后發現這是一條致富的好門路,立即在5個鄉鎮建起了5個小砌塊廠,月收入高達5萬多萬元;年僅27歲的黃尚堅起初只投入10萬元辦起一個小砌塊廠,嘗到甜頭后,立即多方籌資,投入100萬元購進先進設備,辦起小型小砌塊廠,年產小砌塊1000萬塊以上,現在已躋身于巴馬十佳經濟能人行列。
三是帶動了水泥物流的發展。魚峰、華潤公司一年有近400萬噸散裝水泥通過西江運往廣東,散裝水泥的發展帶動了西江散裝水泥運輸業興起。
四是促進了預拌混凝土行業的發展。目前全區已建有40家混凝土攪拌站,年生產能力已達1500萬立方米,大都混凝土公司建有5座混凝土攪拌站,去年產銷量達164萬立方米,逐步形成集團化規模。預拌混凝土發展不僅加快了建筑施工速度,成就了城市高層建筑的興起,也增加了稅收,去年僅商品混凝土一項全區就增加稅收1.1億元。而與之相關的專用裝備也隨之興起,廣西柳州運力專用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三一重工、中聯重科等相關裝備生產、企業生產的散裝水泥專用汽車、混凝土攪拌車、泵車等產品銷售量大幅增加。據統計,去年,廣西發展散裝泥創造的綜合經濟效益達5億元。
李萬富分析認為,未來廣西散裝水泥將面臨更為廣闊的市場,一方面廣西為在中國-東盟“一軸兩翼”區域經濟合作新格局中打造經濟發展新高地,正努力將自己建設成為中國和東盟的區域性物流基地、商貿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此舉將極大推動廣西工業化、城鎮化的發展進程。
另一方面,廣西經濟發展步入快車道,在廣西“十一五”發展規劃中,固定資產投資每年增幅在20%以上,建設規模空前宏大,水泥消費量將成倍增加。據專家測算,近年廣西主要城市水泥用量,南寧每年消費500萬噸,柳州300萬噸,桂林200萬噸,其他城市用量也大幅度增加。
此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也為散裝水泥帶來歷史契機。農民建房和城鎮化的擴展,新建、改建鄉村公路、水利設施等,有力地促進了散裝水泥的市場需求。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