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砌塊(磚)行業2006年走勢分析
2006年混凝土砌塊行業的各種產品總量高增長率下的內涵大有不同,下面做一具體分析。
2006年墻用混凝土砌塊(磚)總產量與上年相比增幅較大,已接近1億立方米/年。其中,非承重(輕骨料)砌塊約6300萬立方米,普通混凝土空心砌塊+裝飾砌塊約1000萬立方米,混凝土多孔磚約1300萬立方米,混凝土實心磚約1000萬立方米。另外,混凝土路面磚的年產、銷量基本持平,總量維持在2.5億平方米/年左右;水工護坡砌塊工程應用量基本保持上年水平,但熱點區域轉換快。產品多元化、市場需求多元化的行業發展趨勢更為清晰。
上半年,無論是在混凝土砌塊(磚)制品生產企業,還是設備制造商中,都迷漫著一種亢進的興奮之情,突然間好像建筑墻用砌塊(磚)的市場需求量急劇放大,產能、實際產量均出現“井噴”式增長。進入下半年,各種產品的需求量開始演繹各自獨特的走勢,大、中城市仍能保持一定的砌塊需求量,但增速大不如上半年;混凝土磚的產銷,主要集中在一些中小城市、城鄉結合部和農村。上半年產能猛增一定程度上說明了使用量有所遞增,卻遠遠超出市場的實際需求量。
1.非承重砌塊(輕骨料砌塊)產銷量創歷史新高;砌塊配筋砌體應用技術取得突破,承重砌塊需求量開始抬頭受我國開、竣工建筑面積增長的影響,無論是普通混凝土承重砌塊還是輕骨料砌塊,2006年的產銷量均比上年有明顯提高,非承重砌塊的年增長率超過20%,年使用量首次突破6000萬立方米。
輕骨料砌塊在“禁實(黏)”的城市已成為建筑填充墻的主導材料之一,逐步得到多數設計、施工單位的認可,應用技術日趨完善。但是,輕骨料砌塊的整體質量并不令人滿意,密度超標是主要問題,直接影響砌塊在與其他墻體材料產品競爭時綜合性能優勢的發揮。爐(煤)渣在全國范圍已成為“緊缺物資”,因無法找(采購)到足夠的爐(煤)渣,很多企業輕骨料砌塊產量受到制約。
2006年,全國混凝土砌塊配筋砌體建筑的開、竣工面積約150萬平方米,對普通混凝土砌塊需求有明顯的拉動作用,成為砌塊推廣應用的新“亮點”。配筋砌體雖然目前集中在大慶、哈爾濱、長春、上海和湖南珠洲等少數城市,但與現澆混凝土剪力墻結構相比的造價優勢,已吸引中高層住宅開發商的眼球。執行北京市65%節能標準,分別采用砌塊夾芯保溫外墻、復合保溫砌塊的多層住宅小區,均已竣工、交付使用,為今后承重砌塊的推廣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2.混凝土(多孔、實心)磚產能高速增長,產量和應用量卻遠遠未達到相同的增長率2005年年底四部委公布的全國第二批限時禁止使用實心黏土磚城市名單,成為2006年上半年多個省市新建混凝土(多孔、實心)磚生產線熱潮的主要“催化劑”,基本建設投資“過熱”也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2006年上半年全國固定式成型機的銷售臺數、銷售額,均超過歷史最好年份——2003年全年的總量;絕大多數隨主機配套出廠的模具為混凝土多孔磚、實心磚和路面磚模具。僅2006年全年新增的混凝土(多孔、實心)磚產能就超過3000萬立方米,85%在8月底以前形成。
2006年全國混凝土(多孔、實心)磚的工程應用量比上年翻了一番左右,與前幾年積累的過剩產能、當年新增產能相比,企業產能發揮仍不足20%,多數企業處于停產與半停產狀態。缺乏適用的產品標準,沒有全國性的設計施工規程可循,一些應用技術問題并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江西、寧波、河南等地區,先后出現因多種因素導致的工程質量事故,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混凝土(多孔、實心)磚產能的發揮。部分地區混凝土(多孔、實心)磚產能過大還沒有徹底消化,多數投資者又盲目樂觀,投資新建混凝土(多孔、實心)磚生產線,吃到了苦頭。
3.混凝土砌塊(磚)成型機制造業經歷了“火爆”至“冰點”的快速轉變可以用持幣待購、供不應求、不講價、無法按期交貨等來形容去年上半年混凝土砌塊(磚)成型機制造業的火爆行情。始于2005年第四季度的新建混凝土磚(砌塊)生產線熱潮,超出了所有成型機制造商的預期,也是前所未有的。當行情在去年3~5月份達到峰值時,絕大多數制造商開足馬力組裝,還滿足不了客戶的需求;與此同時也催生了一批新的成型機制造企業。
進入7~8月,成型機銷量急劇下滑,設備制造商無一幸免,只是跌到“谷底”的時間略有差異。可用“門可羅雀”形容設備廠下半年的銷售形勢。雖然骨干企業仍可接到少量新訂單,卻不能抵消一些已簽訂合同、預交首付款的客戶提出取消訂單所帶來的影響。下半年市場冷得可怕,也是歷年沒遭遇過的。上半年,全國成型機的銷售額、臺數創歷史新高;下半年則是全行業虧損,半年銷售額創出近5年來新低,很多新入行的企業剛掘到第一桶金,就很快連本都賠進去了。
2006年全國新建成混凝土磚(砌塊)生產線約2000條(僅指固定式、一次成型4塊以上的成型機),其中引進國外成型機的新建生產線不足10條。全年砌塊機械(包括配套設備、模具、托板等)的銷售總額約15億元人民幣。
4.混凝土路面磚售價進一步下滑,利潤率降低混凝土路面磚的總產量與應用量,與上年相比略有增加,主要來自于一些新的市場需求。在引進設備生產線基本沒有增加的情況下,來自于新增的國產成型機生產線的路面磚總產量、所占比例,有逐年提高的趨勢。
混凝土路面磚生產有較為合理的利潤率,導致生產企業數增加,價格戰愈演愈烈。就連引進全自動設備的企業,也將售價壓至30元/平方米以下,這在前幾年是不可想象的。而水泥、能源等原材料價格卻呈整體上漲態勢,使混凝土路面磚的平均利潤率大幅度下降。
我國的混凝土路面磚品種、規格大都雷同,各家企業基本上沒有自己的專利塊型,價格戰好像成了市場競爭中少數可用手段之一。國內企業應考慮借鑒歐美同行的經驗,重視開發專利塊型、產品“錯位”競爭。
5.水工護坡砌塊、擋土墻砌塊工程應用的區域不斷增加隨著國家“治淮”重點工程的基本完工,2006年水工護坡砌塊、擋土墻砌塊的工程總用量可能有所降低,但也出現很多新的工程應用案例,大有“星火燎原”之勢。沈陽市、重慶市、河南省、上海市、浙江省、河北省、山西省、江蘇省等,幾千平方米、幾十萬平方米的工程應用案例越來越多。
不得不指出,由于國內缺乏干壘擋土墻砌塊的工程設計與施工方面的經驗,一些工程雖借鑒了國外塊型,但仍出現質量事故,說明與塊型相配套的設計施工技術已成為制約我國水工護坡砌塊、擋土墻砌塊的發展“瓶頸”。開展水工護坡、擋土墻砌塊領域的基礎及工程應用研究,是行業多元化發展的當務之急。
6.設備出口仍保持增長趨勢,中國制造的“洋”品牌露出鋒芒當2005年混凝土砌塊(磚)機械出口額跨過1000萬美元時,大多數業內人士仍持懷疑態度,是不是“靈光一閃”的意外小概率事件?然而,2006年出口額又非常輕松地超過了1000萬美元,估計約1300萬美元。如福建鴻昌公司、群峰公司不但在海外市場站穩了腳跟,而且出口額占其銷售總額的比例也相當高;更多的成型機制造商也已品嘗到出口帶來豐厚利潤的“甜頭”。中國品牌的成型機制造商及代理商已出現在中東、東南亞、前蘇聯地區的專業展會上。凡參觀或參展過“2006上海bauma展”的業內人士,不會再懷疑國產成型機躋身海外市場的能力了。
另一件非常值得同行關注和思考的事件是:日本虎牌、美國貝賽爾和德國海斯公司依靠自已的品牌,在中國組裝制造砌塊成型機及成套設備,2006年在國內市場簽訂合同接近1億元,而且多數是在下半年國內制造商不景氣時簽訂的。它們以自動化成套生產設備為主,價格僅為國內品牌的1.5~2.5倍。據了解,西班牙羅梅塔公司、丹麥KVM公司已加快了在中國組裝制造的步伐,其他國外知名品牌也考慮在中國大陸設立制造組裝廠的可行性。可以預計:今后國內成型機市場,國產品牌不但要與兄弟企業競爭,高端市場(自動化生產線、大型成型機)更面臨國際知名品牌的技術優勢、可靠性高的巨大壓力,這對盡快提升我國砌塊機械的整體水平非常有利。
7.全行業產品質量沒有根本性改變,企業的“三角債”未見緩解在產量大幅提升的同時,無論是墻用砌塊、墻用磚或路面磚等,全行業的整體產品質量并沒有根本性的改觀,產品的社會形象不佳問題未根本改變。困擾企業的“三角債”日趨嚴重,部分企業流動資金短缺,更有少數企業受“三角債”困擾,無法在市場轉暖時抓住機會。部分企業在接受訂貨時,已開始主動放棄一些付款條件不好的訂單,盡量避免被“三角債”拖累。
從新建生產線的規模分析,企業的集中度有所提高,一次成型不超過4塊的成型機銷量下降,自動化成套設備生產線銷量逐年增加。
8.濫用“免燒磚”、“免燒磚機”名詞,對行業發展帶來非常不利的影響在電視臺、網站等媒體上頻繁出現“免燒磚”、“免燒磚機”的廣告,將不用燒制工藝成型的磚統稱為“免燒磚”,以簡易的混凝土砌塊(磚)成型機當作“免燒磚機”來賣;還不負責任地宣傳:什么原料都可以用,只要摻加水泥就能生產“免燒磚”。筆者曾專門撰文指出它誤導消費者的手法與危害性。
其弊端在直觀上導致很多缺乏專業基礎知識的投資者上當受騙,更深層次的不利因素是:造成廣大消費者認為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混凝土(多孔、實心)磚就是質量低劣的“免燒磚”,極大地影響了消費者對混凝土砌塊(磚)的正確認識,行業的整體社會形象受到傷害。這種故意模糊概念、混淆名詞的做法,需要全行業共同予以譴責。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