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科技為先導,提高自主開發能力,深入研究開發水泥制品新技術
1.充分發揮科研設計院所、高等院校的人才與技術優勢,企業應與之建立緊密合作關系,開展多種形式的聯合,走產、學、研三結合的道路。
2.鼓勵大中型企業建立技術中心,增強自主開發能力。要加大資金和人才投入力度,逐步使研究開發經費支出占銷售總額的比例達到:大型企業3%,一般企業1.5%以上。
3.深入研究能夠推動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的關鍵技術、共性技術和公益技術(如節能、節水、廢棄資源利用、降低污染)等。
(二)加大研究成果應用的力度,加快新材料推廣
1.大力提倡以帶肋、螺旋肋鋼筋(絲)取代光面鋼筋(絲)用于生產鋼筋混凝土制品和先張法預應力混凝土制品,同時加快研發FRP筋的應用速度。
2.研究開發并積極采用適用于不同混凝土性能和工藝方法要求的混凝土化學外加劑和礦物外加劑。
3.在GRC制品中推廣使用抗堿玻璃纖維、低堿度水泥。
4.加快用維綸等代用纖維制造少石棉與非石棉纖維水泥制品的開發與應用,進一步推廣蒸壓纖維水泥制品與硅酸鈣制品。
5.充分利用工業廢渣的活性礦物細摻和料,以改善提高砼的性能,并降低水泥制品成本,積極開發、研究其應用技術,將之用于蒸養與蒸壓工藝生產的水泥制品。
6.積極推廣用堿-渣等混凝土生產耐腐蝕混凝土制品,提高其耐久性。
7.研制并應用效果好、價格低的長效脫模劑。
8.積極研究和推廣人工砂在制品中的應用。
9.積極開發離心制品余漿利用技術。
(三)以市場為導向,不斷研發新產品重點發展高(高強、高耐久性、高工壓、高技術含量)、(大口徑、大規格、大噸米)、新(新型建材及制品)、特(特殊功能、特殊用途、特殊規格)的水泥制品。如:
預應力混凝土管樁;用于架設220KV以上輸電線路塔架、變電構架和電氣化鐵路接觸網線路的大噸米電桿;
高速重載鐵路用預應力混凝土軌枕;高工壓、大口徑管道用預應力混凝土鋼筒管以及鋼板混凝土復合管件;
柔性接口鋼筋混凝土管、鋼承口鋼筋混凝土頂管、帶管座鋼筋混凝土管;
非圓形混凝土管(方型渠、矩形渠、共同渠);整體或組裝式混凝土檢查井及鋼纖維混凝土井蓋;
盾構施工法配套用隧道管片;建筑空心內墻板、復合外墻板、混凝土空心砌塊;
裝飾混凝土制品、彩色水泥瓦、彩色路面磚、混凝土路緣石;
非石棉纖維水泥(或硅酸鈣)外墻板、非石棉纖維水泥多孔板與非石棉纖維水泥復合墻板;
橋梁、港口、碼頭等市政配套用的水泥制品;核廢料儲罐;耐腐蝕砼制品。
(四)加大技改力度,完善和改造現有生產工藝技術和裝備,提高生產技術水平
1.企業必須建設有符合生產發展要求的試驗室并配備適用、先進的檢測設備。要重視對原材料性能的檢測工作。
2.水泥制品企業應建立計算機控制的攪拌系統,離心成型、水壓檢驗、養護過程應逐步實現微機化控制。
3.大力提倡采用節能養護窯。
4.應以滾焊機取代手工綁扎制作鋼筋骨架,加大鋼筋定卡切斷的推廣力度,提倡用機械化手段取代手工操作,提高勞動生產率。
5.纖維水泥制品生產企業應對關鍵工序實現自動控制。完善抄取法、流漿法成型工藝,并采取有效的污染治理措施。
6.進一步提高設備制造水平和配套能力,推廣引進消化吸收后自行開發的水泥制品和纖維水泥制品先進工藝技術和成套裝備。
7.積極采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來改造、提升現有工藝技術和裝備,提高行業整體生產技術水平。
8.進一步提高新產品推廣應用技術服務水平。
(五)加強標準化工作,促進建立和完善與國際接軌的技術標準體系
1.積極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
2.鼓勵企業制訂高于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企業標準。
3.積極推行產品認證制度和質量體系認證制度。
4.鼓勵實施環境體系認證制度。
(六)深化企業改革,提高整體素質
1.深化改革建立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運行機制。
2.加快建立規范的現代企業制度,重點是規范股份制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
3.加強和改善企業管理,科學管理企業,積極推行計算機管理系統,努力提高管理水平。
4.建立定期培訓考核制度,不斷提高職工的整體素質。
5.認真學習WTO規則,努力開拓國際市場。
(七)加強信息化建設
1.增強信息意識,重視信息資源的戰略地位,及時、準確、全面、有效地開發利用好與競爭密切相關的信息資源。
2.積極應用現代電子信息技術,充分采用計算機互聯網、光盤等多種媒介和多種形式,開發利用好相關信息資源。
3.加大信息工作投入,為加強信息化建設提供必要的條件保障。
未來10年將是水泥制品工業發展的有利時期,行業同仁應大力依靠技術進步、技術創新、科學管理,努力提高行業與企業的生產技術和管理水平,提高產業開發能力,加快科技成果商品化、產業化,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目標做出新貢獻。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