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常州電子眼監控建住宅 鋼筋粗細都能看清
質監站
12只“眼睛”點面盡覽
打開常州市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站的電腦,進入專門的軟件系統,輕輕點擊鼠標,常州彩虹城建筑工地上的景象就展現在了電腦屏幕上,正在建造中的8幢大樓一覽無余,工人們正在忙忙碌碌地工作著,還有4個攝像頭對著進出口和辦公區,材料的搬運和人員的進出也全在掌控之中,圖像甚是清晰,就連鋼筋的粗細以及根數都看得一清二楚。
這12個畫面讓常州市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站的工作人員在辦公室里就對這個項目的現場施工情況了如指掌。一旁的監督科曹科長和記者開玩笑說:“要是工地上有人抽煙的話,雖看不清楚煙的牌子,但至少能看清煙帶不帶過濾嘴。”
據介紹,作為常州市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視頻監控系統的試點項目,在建的常州彩虹城項目工地上安裝了12個“電子眼”——高精度的攝像頭。其中4個是固定的,安裝在可監測工地出入口的角度,其余8個安裝在塔吊上,這些攝像頭是可以轉動的,監督人員可以通過在網上調整攝像頭角度,看到整個工地全方位的施工情況。除此之外,通過網絡傳輸,“電子眼”的視頻內容還可以自動備份,目前最長一次備份保存期限長達7天,便于工程質量監督人員對施工動態進行記錄和倒查。
曹科長告訴記者:“許多常見的建筑通病都逃不過‘電子眼’,其中包括鋼筋的偏位,混凝土的澆鑄質量,樓面是否平整,施工縫設置是否規范,管線預埋位置、墻、梁、柱是否合理等,同時還能保障施工安全。一天下午,我打開監控畫面,剛好其中一棟大樓正在澆鑄混凝土,施工的工人在施工時站在綁好的鋼筋上,這樣很容易把綁好的鋼筋踩變形。我立即打電話給施工方,提醒他們操作不規范,工人們認識到錯誤,馬上改正過來。還有一次,也是澆鑄混凝土,本該在場的監理卻不在場,當場打電話后,監理很快就出現在畫面中了。”曹科長補充說,“監控的畫面十分清晰,監理和工人的安全帽顏色是不一樣的,一眼就看出來了。”當然“電子眼”也有鞭長莫及的時候,曹科長表示,等到建筑主體工程建造完畢,墻面的粉刷、樓面的施工、門窗的安裝等內裝飾部分就不在監控之下了。
常州市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站站長王鳴軍告訴記者,現在的建筑工程量年年劇增,但是工程質監人員力量還是和原來差不多,常州市區在建的工程有五六百個,只有二十幾個工程質監人員,兩個監督員一組,一天最多也只能跑4個工地,依靠雙腿跑工地的傳統監管手段,已經跟不上節奏,根本無法全方位監控轄區內的工程質量問題。通過“電子眼”實時監控工地施工情況后,可以使有限的工程質監力量發揮出最大的效率,一個工作人員可以同時實時監控多個施工方位,對工程施工質量安全進行良好的預控,一經發現問題就能夠及時反饋、通告改正,一旦發生事故,可以通過保存的信息返查事故原因。
王站長表示,“工程質量電子眼”在居民住宅項目試點成功后,常州市將向大型公共建筑和政府投資工程推廣,以實現工程安全質量的強勢動態監管。而對于開發企業而言,也可以通過網絡視頻了解到整個工程的質量、進度情況,同時,投入的“電子眼”費用也只是一種提前投入。像彩虹城的開發單位為監控投入的8萬元設備,并不是在工程竣工后就會被束之高閣,這些監控設備今后依舊能夠用于小區里的物業管理等。
開發商
既利管理 又能防盜
雖然安裝這12個攝像頭的費用約8萬元,并且全部由開發商自行解決,但開發商還是覺得物有所值。常州錢江置業有限公司的工程部經理張永斌告訴記者,因為他們公司的董事長常常不在常州,有了監控設備,他在外地一樣可以隨時看到工地的進度。
記者在彩虹城居民小區施工現場發現,不單單8幢在建建筑的塔吊上裝了攝像頭,兩個進出口以及辦公區也都安裝了“電子眼”。張經理解釋說:“辦公區沒有裝攝像頭的時候,曾經遭到小偷光顧,電腦機箱被偷走了好幾臺,而且工地上堆放的材料有時候過了一晚也會減少。在進出口和辦公區裝了監控裝置后,再也沒少過什么東西,即便少了也能通過監控記錄查出來。”
當然,也有部分開發商對于安裝攝像頭持反對意見。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開發商負責人告訴記者,安裝攝像頭的費用盡管不是特別高,但是全部由開發商“買單”總有點不能接受,因為這種監控設備主要是方便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站的監督人員檢查,節省了他們的時間,對開發商而言,雖然也有一定的作用,但也不是非裝不可的。
施工方
時刻被盯 壓力很大
常州彩虹城工程的總監理工程師王林告訴記者,實時監控系統既方便了他對整個工程質量的監督,讓他只要在工地的控制室中就可以掌握整個工地的施工情況,對他本人也起到一個監督的作用。他很不好意思地舉了個例子,上次工地上的一幢樓澆鑄混凝土的時候他剛好有事走開了一會,結果就通過“電子眼”被質監站的監督人員發現了,在接到電話后,他趕緊去了施工現場。
而負責施工的賈經理告訴記者,攝像頭對施工人員的行為舉止起了明顯的約束作用,施工人員在知道工地裝有監控系統后,感覺到了壓力,施工文明多了,這也間接地保障了工人的人身安全。賈經理表示,對一貫工作認真的施工人員而言,裝不裝監控裝置是一樣的。(馬奔)
專家評說>>>
遠程監視 提升效率
現在,越來越多的公共設施和公共場所開始安裝監控裝置,除了常州的建筑工地上有了“電子眼”,蘇州的飯店還有了專門的“防疫探頭”。此外,隨著社會治安監控系統的建設,常州鐘樓區成為常州首個真正實現無監控盲區的區域,無論市民走在區內哪一個公共場所的角落,都將處于“電子眼”監控之下。
針對這種越來越多地使用先進科技手段展開相應管理的現象,河海大學蘇南經濟研究所所長安文教授告訴記者,公共場所裝監控系統已是一個大趨勢,公園、居民小區通過監控系統可以加強監管,防止破壞公物行為的發生;建筑工地有了“電子眼”,工程的質量有了進一步的保障;社會治安監控系統的探頭分布廣了,社會治安將得到極大的改善;還有學校,如果學生發生什么意外,通過監控錄像,責任也比較好認定。公園等一些公開場所裝攝像頭,就是對公眾起一個約束作用,一些人如果在公園里做一些有傷風化的事情,那就要做好被公開的準備。安教授說,應用探頭等遠程手段實施監控,這是一種與時俱進的新型管理模式,也是對管理效率的極大提高和管理手段的極大豐富。
不過,安文教授也指出,盡管監控系統都是裝在一些公開場合或者是公共設施上,但監控的對象以及內容一定要明確,另外,對監控資料的保管一定要謹慎,資料對哪些人可以提供、哪些人不能提供一定要有嚴格要求,以防被一些居心叵測的人利用。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