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羧酸鹽外加劑應用技術支撐上海的高層建筑
從上海商城到楊浦大橋主橋塔,從東方明珠電視塔到金茂大廈,曾四創當時上海城市建筑新高度、目前正在參與承建世界上結構工程最高的大樓——上海環球金融中心的上海建工集團,何以能從八十年代起保持著上海建筑制高點的水平,不斷攀登建筑新高度?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緣由是技術的領先優勢。
在上海軟土地基上造超高層建筑,對于深基礎施工技術、超大體積和主體結構混凝土施工技術、模板體系等均有特殊的要求。正在施工中的上海環球金融中心,總建筑面積37.73萬平方米,是一幢大型超高層建筑,地下3層,地上101層,不含樓頂天線的凈高為492米。建成后將成為目前世界上結構工程最高的大樓,比2003年10月17日落成的世界第一高樓臺北101大樓還高出12米。在該主樓深基礎底板砼施工中,針對主樓底板直徑達100米、厚達4.5米、砼澆搗總方量達2.89萬立方米的大體積砼澆搗的“世界級”難題,在上海市科委的支持下,上海建工一建公司、建工材料公司與同濟大學等聯合攻關,攻破了“超大體積低水化熱砼及高性能自密實砼在超高層建筑中的研究和應用”課題。據了解,這一科研成果解決了超大體積砼基礎底板留設水平施工縫的相應理論分析方法,并創新研制出采用聚羧酸系外加劑配制的高強度等級、低水化熱、低收縮,以及密集配筋結構的免振澆筑自密實砼配制技術。其中“采用聚羧酸系外加劑的自密實砼及其工藝”已獲國家發明專利。
“環球”主樓核心筒結構復雜,體形變化多;主樓外圍有4根巨型柱,其中2根巨型柱在高空分叉呈空間曲線分布。在核心筒與巨型柱之間還有帶狀桁架、伸臂桁架和巨型斜撐等特殊結構,這給超高層主體結構混凝土施工帶來了“世界級難題”。上海建工充分發揮超高層建筑施工的技術領先優勢,依靠以往在承建超高層建筑過程中形成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電腦自動調平整體提升鋼平臺模板體系,為繼續占領城市建筑新高度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如當“環球”工程施工至28層—31層轉換層遇到勁性桁架層時,工程技術人員通過預先設計的懸錨腳手的搭設、提升設備的轉換及鋼質絲桿的整體提升,成功地完成了鋼平臺高空分解后的提升以及越過勁性桁架層高空的組合。在“環球”工程建設進入主樓核心筒施工后,隨著主樓結構施工的不斷攀高,上海建工的工程技術人員又針對超高層建筑泵送砼中存在的大流動與抗離析之間的矛盾,通過科技攻關,成功將首創的強度等級為C60的高強度、高流態砼配制技術運用于主樓核心筒結構施工,終于又創出了一次性C60高強砼泵送至67層樓的289米國內新高度。專家們認為,這表明上海的大體積砼澆搗和高強度、高流態砼一次泵送高度等綜合技術已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