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一夜揪出15輛違規車 泥頭車專項行動初戰告捷
11日晚,海口市城管、交巡警支隊、環衛等部門聯合出擊,對全市泥頭車進行大檢查,一夜下來,15輛違規車被扣。
從11日晚上10點開始,專項整治小組兵分三路,分別在南海大道海榆中線十字路口、風翔路東線高速公路口和國興大道瓊州大橋查堵違規泥頭車。執法人員在南海大道和海榆中線交叉的東、北兩個路口守候10分鐘后,一輛載滿河沙的瓊A13516桔黃色泥頭車,從路口東轉行駛上南海大道,車速較快,他們立即出動兩輛執法車在泥頭車轉彎行駛500米后攔截下來。
執法人員發現,這輛核準18噸的泥頭車裝載沙量大約達到了50噸,屬于嚴重超載。市城管城鎮執法支隊有關負責人隨后對其開出罰單。這也是9月1日實施《海口市城市管理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暫行辦法》以來開出的第一張罰單。
記者采訪時發現,由于被查扣車輛司機在受處罰后暗中聯絡,還有部分違規泥頭車得到“消息”后調頭逃跑。昨夜的專項整治,我市共查扣泥頭車15輛,沒收營運證、駕駛證等各類證件31個,另有36輛泥頭車當場整改。
泥頭車開過清掃量翻倍
對泥頭車開展專項整治不但還原給道路一個干凈整潔的面孔,也使環衛工人的工作量減輕了一大半,記者昨天在采訪環衛部門時發現有不少環衛工為此雀躍。
陳英是在這半個月以來負責南海大道路段早班清掃工作的環衛工。她說,南海大道清掃工作量一直挺大。每天清晨,不少運沙車都從這里經過,拉著一車沙土往工地開,車速又飛快,多多少少都會漏在馬路上一些。她算過,這里工作量起碼是一般路段的3倍。
泥頭車屢禁不止,屢遭百姓投訴,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扯市政工程“大旗”說情
據環衛部門統計,海口市加蓋泥頭車有260輛,登記造冊簡易車400輛,總計660輛。運營中,除了運輸公司、泥頭車承包人本身在利潤的趨動下為降低運輸成本而超載超限外,“說情”也使一些執法部門在強化監管中遭遇阻礙。常務副市長、專項整治小組組長徐唐先接受記者采訪時就表示,“過去不少違規泥頭車打著為市政工程搞運輸的旗號,本該受處罰卻因為某些‘領導’的‘說情’電話便不了了之,成為阻礙執法的一大痹病,所以在這次專項整治中,在制定方案時就將杜絕‘說情風’擺到了首要位置,堅決打擊,不留情面。”
監管脫鉤五部門難管泥頭車
管理規定與執法相脫節給泥頭車的違法提供了可能。過去,記者也曾一度認為因泥頭車作業與城市衛生關系緊密,因此管理權限和責任多屬于環衛部門,但現實情況并不如此。泥頭車超限超載屬于交巡警支隊管理,尾氣排放由市環保局監控,獲得運營許可要由交通局審批,出現超載灑漏還要由城管執法部門處罰,而改裝加遮蓋則又是由環衛局負責登記監管。記者在隨后的采訪中了解到,各部門雖然都有權管理,但誰都難以對違規車構成足夠的威懾力。
商品混凝土管理辦法難實行
運輸沙石的泥頭車多數是為了建筑工地所需混凝土原料而往返市中心。海口市在2005年4月經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海口市商品混凝土管理辦法》,明確了凡在市區主干道兩側各200米范圍內新建、改建、擴建的建設工程,混凝土總用量超過500立方米或一次性用量超過50立方米的,都應當使用商品混凝土。但從去年8月1日執行至今,收效并不明顯。工地拒用商品混凝土,只能現場攪拌,負責運送混凝土原料的泥頭車便忙個不停,而海口市8家專門的商品混凝土企業卻閑得發慌。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