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海口:商品混凝土企業“吃不飽”
在海口,現場攪拌混凝土仍是目前眾多工地的首選。
海口市商品混凝土管理辦法》實施已有1年,然而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現場攪拌混凝土仍是目前眾多工地的首選,新建的商品混凝土企業普遍面臨“吃不飽”的困境。
現場攪拌熱火朝天
近日,記者隨機走訪了南大橋、文明天橋、龍昆南附近3處工地,發現里面使用的都是現場攪拌混凝土。雖然攪拌機大小有別,但砂石堆積如山、塵土飛揚的場面卻差不多。在龍昆南附近的工地上,鏟石車和大型攪拌機機器發出巨大的轟鳴聲,幾乎淹沒了人們的談話。
與現場攪拌的熱鬧場面相比,商品混凝土生產廠家顯得有些冷清。
在海南海島混凝土有限責任公司,除了8個40余米高的大鐵罐和兩條密封傳輸帶,現場幾乎看不到來回忙碌的員工,20多輛大型密封攪拌車大多仍原地待命。場面冷清,生意也如此。該公司總經理孔彤告訴記者,現在公司每天的銷售量只有200多立方米,按照設備的生產能力,一小時就可以全部生產完成,其余時間設備只能閑置。
海南盛鑫混凝土配送有限公司負責人也表示,盡管公司今年5月才投產,但現在就已吃不消了。他說,公司固定投入3000萬元,按照目前一個月不到6000立方米的銷售量,不知何時才能回收成本。
商品混凝土價高和寡
現場攪拌塵土污染大、噪音大,而商品混凝土集中攪拌,不占用、污染工地,相對環保,但為何買家并不青睞呢?
龍昆南附近工地所屬一房地產公司負責人朱先生表示,他們也希望用商業混凝土,但是作為商家不得不考慮價格。商業混凝土雖然環保,不占用場地,使用又方便,但海南商業混凝土價格偏高,與現場攪拌相比,相同質量的1立方米(約2.4噸)商業混凝土比現場攪拌混凝土要貴近百元。
國貿附近一商業廣場工地,則選擇了地基使用商業混凝土,地面建筑使用現場攪拌混凝土的做法。該工程隊一工作人員表示,現場攪拌省去運費,材料也可以自己選購,價格比商品混凝土便宜,這么大的工程,商家不得不考慮成本。
成本增高卡住了買家的腳步,對于是否違反了管理辦法,不少工地負責人解釋,他們是在海口出臺強制使用商業混凝土之前申報的,他們認為自己并不受此政策限制。
推廣之路有待拓寬
據介紹,除環保外,商品混凝土還有現場攪拌不可比擬的優點:現場攪拌一小時生產30—50立方米,而商品混凝土企業可生產200多立方米。此外,商品混凝土從原料輸送、稱重,到攪拌、裝車全是電腦控制,減少了人工操作,有利于質量保證。不少施工單位在趕工期,或對質量有更高要求時都主動選擇商品混凝土。
對于價格,生產廠家表示,商品混凝土因為交稅,加上運輸成本、固定設備折舊等費用,價格比現場攪拌貴,但如果企業的銷售量上去了,大量生產的話應該可以降低現有價格。
盡管采訪中不少施工企業認可商品混凝土的優點,但仍存在顧慮。
有人認為,海口目前一年的混凝土需求量大約為100萬立方米,按海口目前幾家企業的生產能力似乎三、四家就能滿足,但考慮到不超過15公里的運送距離,又不得不多設幾家點,要每家都大量生產似乎不現實。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