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馬鞍山:220多萬噸工業廢渣轉化為新型建材
作為一個資源消耗型的重工業城市,我市年產生固體廢棄物達到約1000萬噸,“三廢”產生量也居全省首位。因而如何充分消化這些固廢資源,使之變廢為寶,對我市加快生態城市建設步伐具有十分現實的意義。而通過科技進步將工業廢渣轉化為新型建材正是我市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途徑之一。
“十五”期間,我市加大了墻體材料革新的力度,結合建筑行業結構調整,積極推進和鼓勵建筑建材企業利用礦山剝離土、尾礦砂、工業廢渣和粉煤灰等工業廢棄物為原料制作新型建材的產品開發和技術攻關,并從政策上予以扶持,使我市新型建材產業得到迅猛發展。到今年6月底,我市新型建材、墻材企業已發展到22家,建成了13條新墻材生產線,改造老窯廠轉產新墻材生產線9條,形成了磚、板、塊3大類10多種產品相互配套,品種、規格齊全的新型墻材產品生產體系,形成了年產5.5億塊標磚的能力。如今累計生產新墻材13.5億塊標磚,利用工業廢渣220多萬噸,節約燒磚用煤8.3萬余噸,節約土地2200余畝。
馬鋼姑山礦利用礦山剝離廢土渣和煤矸石為原料,成功開發出燒結多孔磚和空心磚,達到了年產6000萬塊標磚的生產規模,并成為我省新墻材產品首個獲得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的產品。坐落在經濟開發區的深馬建材(馬鞍山)有限公司投資2000多萬元,建起了兩條全自動化混凝土多孔磚生產線,粉煤灰和礦渣利用率可達到30%,成為我市新型建材產業的領頭羊。與此同時,一批民營企業也投入到利用固廢資源開發新型建材的行業中,如市金銀環保墻材公司、市大永建筑材料公司等自行投資建設成生產混凝土多孔磚的生產線,均達到年產3000萬塊標磚的產能。
為鼓勵建筑單位使用新型建材,我市制定并逐步形成了墻改政策法規體系,從政策上扶持開發固廢資源生產和使用的企業,對利用廢渣、廢土和粉煤灰生產新型墻材的制造單位免征增值稅;對符合墻改政策要求的、產業達到一定規模或技術水平較高的制造企業給予專項貼息或補貼。近年來,我市僅墻改基金專項資金貼息和補貼就達128萬元,帶動和引導社會資金投入達8000余萬元。而對于使用非黏土新型墻材的開發和建筑單位,經市墻改辦核實后,返還90%的墻改專項資金。這些政策措施的實施,有效地調動了生產和使用單位開發和利用固廢資源的積極性,使全市應用新墻材建筑竣工面積占總建筑竣工面積的比例由2000年的16%提高到2005年底的90%。自2002年以來,我市墻體材料革新工作在全省17個城市綜合考核中,連續4年名列前茅。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