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風的墻”暗藏財富:水泥裂縫背后的商機
2006年,嶺澳核電站三號機組核島筏基B層混凝土澆注后出現了施工裂縫,國家環保總局要求嶺東核電有限公司應認真分析裂縫產生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施工裂縫在四號機組再次發生。
“大面積水泥地面澆注有開裂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可以說100%都有開裂,只是程度有所不同。”中國水泥協會常務副會長曾學敏說,因此將纖維加入混凝土以提高其粘結性能成為產業界的慣用做法。
“我國纖維混凝土行業剛剛起步,產品只占整個混凝土產業的0.3%,由于市場巨大,這一行業不僅吸引了眾多國內企業關注,更有跨國集團前來分羹。”
水泥裂縫背后的商機
俗話說:“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對建筑行業來說,這話更是成了一種共識。由于水泥在凝固過程中總會受到溫差、濕度等外在條件的影響,世界上任何一座大型水泥建筑,都無法避免裂縫的出現。
但這一條條裂縫卻催生了一個新興行業--纖維混凝土(也稱纖維水泥)行業。中國水泥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我國正處于大規模的建設時期,每年基本建設投入達兩萬億元以上,迫切需要提高我國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技術水平和工程質量,提高工程的耐久性和使用壽命。此時,將合成化學纖維和傳統的混凝土相結合的聚丙烯纖維走入人們的視線。目前,聚丙烯纖維已經在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的1000多個各類工程中得到大面積應用。國內聚丙烯纖維水泥生產企業也應運而生,雖然數量較少,但在市場上普遍具備價格優勢。不過據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專家介紹,聚丙烯纖維水泥并不是最好的選擇,因為聚丙烯無機物的性質與水泥有機物的性質本身不具有相融性,目前國內對于纖維水泥的研究主要著力于對聚丙烯進行物理修飾使纖維水泥更具粘結性。
纖維水泥的內外之爭
“目前國內生產纖維水泥的企業規模均偏小,這個產業尚沒有發展壯大,卻開始面臨國外同類產品的挑戰。”據中國水泥協會專家介紹,如果國內一些公司目前所采用的聚丙烯纖維加入混凝土導致水泥粘結性不足的做法是有“先天缺陷”的話,國外公司的一些專利產品則不存在這些問題,如美國博凱公司的混凝土采用增強纖維--一種能夠與混凝土很好粘結的有機物,該公司成立不到三年間,其產品已經占據了40%至50%的美國纖維水泥市場。如今,國外纖維水泥生產企業已經開始趁中國產業起步之時進入中國市場。“在美國,加纖維的水泥雖然仍屬于高端建筑材料,但已經普及到所有建筑種類中,而在中國,該種類的水泥僅僅用于一些非常高端的建筑工程,如核電站、煉鋼廠等,僅處于起步階段,潛力十分巨大。”博凱公司副總裁杰夫·庫克說。據統計,在美國,纖維水泥占水泥產品總量的15%,而在中國這個比例僅為0.3%。據他介紹,自去年年底進入中國市場以來,博凱公司的產品已經應用于中國核電站與煉鋼廠。
纖維水泥的標準之憂
“更令人擔憂的是,我國纖維混凝土產業至今仍沒有國家標準,無法衡量一個企業的產品究竟是好是壞。”長年從事纖維水泥銷售代理工作的上海羅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劉國平說。
據劉國平介紹,在中國,纖維水泥在銷售時一般采取“一項目一測試”的程序來驗證纖維水泥的質量,也就是說,每個工程項目使用纖維水泥前都要在現場進行粘結性、耐火性等一系列測試,而且使用的參數標準也不統一,大多數情況下是以摻纖維的沙石的國家標準進行衡量。因此,他所在的公司雖然在2005年10月曾取得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和同濟大學對其纖維水泥各方面性能的測試報告,然而,公司在2006年4月取得為上海寶鋼澆注直徑50米沉淀池的項目時,寶鋼卻表示測試報告不能通用,必須現場再測試一次。"我們企業都希望國家標準盡快出臺,以避免這些耗費成本的重復測試。“近日,記者從中國纖維混凝土協會得到的消息稱,博凱公司等國外企業正在與該協會緊密交涉,希望參與制訂中國的纖維混凝土國家標準,現在該國家標準剛剛形成一個初稿。"如果由外國公司參與制訂中國標準,會不會在技術指標上對中國企業形成屏蔽?”中國本土纖維水泥生產廠商表示了這樣的擔憂。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