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建筑業的高速發展,對高強度混凝土的需求量越來越大。特別是高層大型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筑,由于其荷載大但又需要較小結構斷面,就必須采用高強度混凝土來解決。另一方面,由于高層建筑師一般都具有較大的體量,施工周期長,其結構施工都需跨年度施工。在北方地區由于夏季施工時間短,必然發生結構冬期問題。保證高強度混凝土冬期施工質量,加快施工進度就是一個必須要解決的問題。采用高強度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形成的構件的主要區別是:一是高強度混凝土構件均用于主要結構件,構件斷面小卻承受較大的內壓,其重要程度大于普通混凝土構件,因此要求施工質量在冬期也必須得到保證。二是混凝土所用水泥標號高,水泥用量大。三是要求混凝土的水灰比小,但混凝土的流動性,和易性卻高于普通混凝土,因此,就不能用普通混凝土冬期施工方法照搬到高強度混凝土冬期施工中來,必須采取適用于高強度混凝土冬期施工的措施和管理方法。混凝土冬期施工常用的養護方法有蓄熱法、蒸氣加熱法、電極加熱法、遠紅外養護法和摻防凍加劑法等,對于高層建筑來說,采用以上方法均有這樣和那樣的不足。通過對冬期高層建筑混凝土施工方法的研究認為采用二頻渦流綜合養護法更適合于高強度混凝土的施工。
工頻渦流綜合養護法是在混凝土攪拌過程中近設計加入復合高效減水劑、縮聚物、防凍劑、在施工使用的鋼模板上設置渦流鋼管,內通交變電流螺旋電阻導線,根據電磁感應原理,交變電流在通過導體流動時,在螺旋狀電阻導線四周產生交變磁場,作用在導線外側的鋼管上,由于鋼管具有一定厚度就感應產生電動勢和電流,這種在管壁中無規則流動的電流即為渦流。由于鋼管電阻的存在,無規則流動的渦流在管壁內產生熱效應,與螺旋狀電阻導線產生的熱疚發生迭加,實現了電能向熱能的轉換,在電能向熱能轉換過程中加熱了焊接在鋼模板上的鋼管,將熱量傳導給鋼模板,使模板內的混凝土補加熱,直到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加入高效縮聚物是高等級混凝土獲得高強度的重要環節。加入少量防凍劑,主要是解決混凝土在運輸、施工操作階段及澆筑后升溫養護前間隙時間內在混凝土內部形成冰凍水的問題,提高養護前混凝土的抗凍性并可節省部分養護能源,根據實驗結果,加入少量防凍劑混凝土強度比不加防凍劑混凝土同條件養護時間,關者明顯優于后者,在組合式鋼模板或大型鋼模板上設置渦流鋼管的直徑及數量是根據混凝土表面系數,電流輸出功率及混凝土,混凝土養護時間進行設計。
1。在鋼模板的渦流管外側加側加設40 米原苯板保溫層,用膠帶固定,可以防止養護熱量損失和提高鋼模板保溫層周轉次數。采用這種施工方法和其它方法比較具有以下優點:
1.1 加熱方法簡單,維護安全方便,輔助設備少。
1 .2 電熱轉換利用率較高,可達60%,是遠紅外養護電能消耗的6 0 % ,是電極法養護電能消耗的5 0 % 。
1 .3 加熱均勻,控制方便,容易實現自動控制。
1 .4 技術經濟指標優越,其成本均低于其它混凝土冬期養護方法的成本。
1.5 質量可靠性高于其它養護方法,由于熱源在模板上,所以施工方便,操作簡單,加熱溫度均勻,養護周期短,可縮短施工周期。
1.6 負溫適用范圍大,可用10-20 ℃之間,
1.7 施工方法和暖期施工方法相似,特別適用于高層建筑。
2.工頻渦流綜合養護法的施工管理的是非常嚴格的,必須建立相應的管理制度與操作規程,對重要的工序建立質量質量控制點,通過對施工全過程的控制,才可以確保高等級混凝土冬期施工的質量,縮短施工工期,降低施工成本,保證管理目標的實現,具體管理措施是:
2 .1 攪拌過程:
對混凝土所用砂、石子和水加溫,最高水溫不能超過施工規范要求,以防止水泥發生假凝,高效減水劑、高效縮聚物、防凍劑嚴格按要設計控制水灰比。
2 .2 模板放工:
采用大型鋼模板或組合式鋼模板支撐,模板外側設渦流管,采用焊接或穿管均可,鋼管為D N 2 0 或D N 2 5 , 設置原則是,柱梁均勻對稱設,墻和板為邊部雙面設,中間部分兩個對應面交叉設,混凝土露出部分仍平放保溫加熱鋼模。
2 .3混凝土運輸澆注:
攪拌站攪拌的混凝土要求采用混凝土運輸車邊運輸邊攪拌,混凝土澆注時間盡量短,混凝土振搗要密實,澆注后對于外露面要盡快覆蓋帶渦流管模板,盡量養活混凝土中的初始熱量的損失。為減少渦流養護設備,降低設備投資,混凝土一次澆筑長度應小于2 0 米為宜。
2 .4 加熱養護:
根據室友外氣溫,混凝土澆筑時內部溫度,養護周期,首先設計出電能輸出功率及調控功率,設計出送電養護方式及養護時間,為確保混凝土養護質量,應對設計先進行試驗,試驗結果滿足設計要求,可以進行正式加熱養護。如不滿足應進行調整輸出電流,養護溫度或升溫方式,直到滿足要求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