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我們發現環境溫度對廢漿的水化反應速度有著較大的影響。在高溫時(30℃以上),水化反應速度明顯加快,廢漿有效留存時間縮短;反之,低溫時(15℃以下),速度相對緩慢,而有效留存時間延長。于是,我們通過試驗,在不同的環境溫度下,對相應的廢漿留存使用時間間隔下的緩凝劑摻量作出適當的調整,如表3、表4。
⑵配合比中廢漿的含水率按40%計算,在生產時要不斷進行檢測,若廢漿的含水率偏差超過±5%,則要采用相應的措施。
⑶時間間隔的結果來自廢漿摻緩凝劑后測出流動度接近150mm 的時間。
⑷由于剛摻入緩凝劑的廢漿不適宜立即用于生產,特別是摻量大的時候,將會大大降低混凝土的強度,所以摻入緩凝劑的廢漿最好是廢漿的流動度達到150mm前半小時到一小時這段時間使用。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摻緩凝劑這一工序要有專人嚴格把關,因為如果摻緩凝劑量過大會導致管樁在原規定的蒸養時間內達不到規定的脫模強度,這就要延長蒸養時間,影響了管樁的周轉,防礙生產;但如果摻的緩凝劑量過少,就會達不到延緩廢漿水化反應的效果。處理不當還會造成廢漿在收集斗內結塊而損壞設備。
2.3.2 廢漿的攪拌
為防止廢漿在儲存過程中沉積,必須進行攪拌。在收集斗收集過程中的廢漿也需要攪拌,以使廢漿與預放在斗底的緩凝劑混和均勻。最好采用機械攪拌,那樣無論時間和均勻性都得到有效的保證。
2.3.3 廢漿比重的檢測和調配
因為我們現在再利用廢漿是對原配方的水泥、磨細砂和減水劑進行相應代換。如果收集的廢漿比重大于設計要求就會導致之后離心后產生的廢漿比重更加大、更粘稠,情況嚴重時會出現“倒漿困難” 的現象。因此我們在重新利用廢漿前必須對收集的廢漿進行檢測和調配,以滿足使用要求。每當有新收集的廢漿倒入攪拌桶內,就要測比重,不符合使用范圍的,應加水稀釋后再測定,直至符合使用要求為止。比重的測定方法有比重法和婆美計法,但當廢漿比重較大或非常粘稠時,用婆美計測出其出的比重偏差比較大且現場環境容易打壞玻璃制的婆美計。所以我們廠采用了比重法測定廢漿比重。我們經過大量試驗測定管樁離心作業后產生出的廢漿比重一般會大于1600㎏/ m3,而配比設計按廢漿比重1500±50㎏/m3 控制,因此收集后的廢漿一般都要經加水調配以達到生產需要。
為了便于操作我們對廢漿進行加水調配的原理采用了如下幾條假定:
⑴在廢漿中加入X㎏清水后,廢漿的總體積同時增加X/1000 m3。
⑵1000㎏清水的體積為1 m3。
在以上假定條件下,假設測定的廢漿比重為P1,在測定的廢漿中加入X㎏水后再測定的廢漿比重為P2。則:
X=1000(P1-P2)/(P2-1000)(㎏)
X=(P1-P2)/(P2-1000)( m3)
以上的假定設計原理存在一定誤差,但經測定這個誤差并不大,誤差的范圍不會影響配方的實際用灰量。根據以上的計算原側我們設計了一個不同比重的廢漿稀釋時需要添加的水量對照給生產工人使用,如表5。

2.3.4 廢漿的稱量
在保證廢漿比重達到要求范圍內后,我公司按廢漿的含膠量為50%代換相應的混凝土中的水泥和磨細砂,制定混凝土配合比投入生產,并確定了三種不同廢漿摻量的配合比用來調節使用。其中當廢漿存量不足或砂石含水率過大時,可采用較少廢漿摻量的配合比或采用不摻廢漿的配合比進行生產,以免坍落度過大影響了混凝土的和易性。所以整個摻廢漿過程是一個動態過程,根據不同的情況進行調整以適應生產的需要。
2.3.5 混凝土生產
根據混凝土配比摻入廢漿的混凝土,實際用水量和坍落度都大致相近,這說明了廢漿成分的穩定性。同時,假定含膠量為50%的廢漿加入混凝土中后,與基準混凝土比較,其蒸養強度質量可以得到保證。對于廢漿的循環利用方面,經過長期的試驗和使用過程中監測可得:通過提高摻廢漿混凝土的坍落度(40~70mm)和降低廢漿摻量,可使管樁的離心效果滿足質量要求,而管樁的初蒸強度相對基準混凝土會有一定降低,但依然在設計要求范圍內,至于高蒸強度則可以保持與基準混凝 土相近的水平。
總體來說,由于廢漿本身存在的不穩定因素和容易受到外來條件(時間、溫度等)的影響,因而在其使用的全過程中宜由專職的檢測員負責監控,配備專門的檢測工具,保證其有效性和穩定性。
3 經濟效益分析
回收利用管樁廢漿再生產,不僅解決了廢漿對環境的污染問題,而且通過回收利用廢漿中的水泥、磨細砂和減水劑而降低了成本,也因此減少了處理廢漿的費用。回收利用廢漿經濟效益分析如下:
⑴在生產過程中為了充分利用廢漿,我們對不同規格的管樁產生的廢漿進行測定,統計結果見表1。
⑵減少廢漿結塊的處理費用:包括用風炮鑿爛、裝車、運走的人工費及堆放場地租金(5000~6000 元/年)計算每天6 車,每車按100 元計算即每天耗用600元,每年350 天算即21 萬元。總達21.5 萬元以上。
以上兩樣合計每年共可節約成本321.5 萬元。
4 結語
通過廢漿在管樁生產過程中的再利用,我們既降低了膠凝材料的用量,節約了生產成本,又節省了處理廢漿所需要的財力和物力,減少了廢漿對社會環境的污染,達到一定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對于管樁廢漿的有效利用方面,還有很多其他的方面可以繼續挖掘,希望在不久的將來,管樁廢漿的利用能得到更大普及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