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諸暨水泥企業:“走出去”及投產混凝土策略初嘗甜頭
目前,諸暨市共有水泥生產企業15家,年生產能力達900多萬噸,其中有7條新型干法回轉窯生產線,年生產規模達480萬噸。2005年,全市實際水泥總產量達697萬噸,比上年同期增加129萬噸,實現產值17億元,銷售收入14億元,分別列全省第三和紹興市第一位。
雖然這些數據比較可觀,但毋庸諱言,2005年是諸暨市水泥企業面臨困難最多的一年,由于宏觀調控,直接導致市場對水泥的需求量劇減,出現了產能過剩,產品滯銷的局面。一方面是市場價格下滑,一方面是生產成本大幅提高。煤炭從2004年的200多元一噸漲到去年的600元一噸,電力和運輸成本也不同程度地增加。在國家宏觀調控、水泥價格大幅下跌和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三方面因素的夾攻下,諸暨市水泥企業經濟效益下滑,部分企業出現虧損。
面對這一現狀,省、市有關部門意識到只有提高科技含量,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才是長遠之策。我市水泥企業也狠抓技術、設備改造,淘汰并拆除了23條機立窯生產線,建起新型干法回轉窯。回轉窯水泥從原來不足總量的14%增長到75%。這樣既壓縮了水泥總量,又提高了科技含量,不僅有利于結構調整,更有利于供需平衡,達到良性發展的目的。
同時,諸暨市好幾家水泥規模企業紛紛采取“走出去”戰略,在安徽、湖南、湖北、江西、重慶等地組建水泥生產企業,拓展市場,利用當地豐富的資源和勞動力優勢,做精做強產業。還有一些水泥企業積極推進產業的優化升級,搶抓機遇拉長產業鏈。天潔水泥有限公司和八方水泥有限公司分別創辦起混凝土公司,降低原材料消耗,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和企業競爭力。諸暨眾陽混凝土有限公司的副總經理魏華忠告訴記者,僅去年,他們公司就生產銷售了混凝土20萬立方米,今年可望突破50萬立方。
業內人士分析,隨著國家對新農村建設配套措施的不斷出臺,農村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的發展,對建材的需求量會大大增加。今年浙江在提出大力建設新農村的同時,還有一些規模較大的市政工程建設,也需要大量水泥。在建的諸永高速公路工程和規劃中的諸紹高速公路工程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加大了對混凝土的需求量,這為水泥企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業內人士認為,這些對處于低谷的水泥行業來說,無疑是一縷曙光。而水泥行業在經歷了一次市場的洗牌后,整體科技水平、企業管理水平各方面將得到進一步的提高,通過企業的齊心努力,一定能夠走出困境,迎來又一個春天。
編輯: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