鍋爐煤渣搖身變成混凝土磚塊
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用循環經濟織起生態產業網
煙葉可以再造、鍋爐灰渣可以變磚塊。用高新技術當“靠山”,保護生態環境,走可持續發展的“工業興區”之路。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今年將在園區內織起一張生態產業之網絡,在新城拔地而起時,推進循環經濟的建設。
煤渣變廢為寶成建材
燃煤在鍋爐內燃燒后產生的“灰渣”是工業生產過程中的末端廢棄物,在以前它們就只能被清為垃圾,沒有任何作用。而現在,經過杭州杭聯熱電有限公司的努力,它們搖身一變,成為了建筑行業的好原料。
2004年下半年,杭州杭聯熱電有限公司在開發區管委會相關部門的引導和支持下,充分考慮原材料成分配比與來源、資源循環再利用和生產過程清潔化等要求,經過市場調研和可行性分析,投資900萬元興建了一條“全自動混凝土砌塊生產線”,每年可綜合利用灰渣約1萬至3.5萬噸,年生產混凝土普通標準磚3000萬塊。
這類新型墻體材料原料包括煤渣、煤灰、石礦碎屑、水泥,其中煤渣、煤灰、石礦碎屑均為廢料或余料,灰渣的資源綜合利用率達58%-35%,符合國家發改委《資源綜合利用目錄(2003年修訂)》的規定,并于2005年2月通過了杭州市經委組織的“資源綜合利用企業”認定。公司目前已累計生產混凝土普通標準磚、多孔磚、路面磚約2000萬塊,投入原材料總量約5.0萬噸,其中綜合利用灰渣和石礦碎屑約4.0萬噸以上,平均資源綜合利用率達到50%以上,產值約300萬元。在產生經濟效益的同時,又節約了堆放場地,減少了揚塵的排放,保護了大氣環境,一種變廢為寶的循環經濟模式初步建立。
產業政策向綠色傾斜
在開發區,像再造煙葉、燃煤灰渣等走循環經濟之路項目比比皆是。據了解,目前全省正處于工業化加速發展的關鍵時期,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產出為特征的傳統工業發展模式,正日益受到資源約束和環境承載力的制約。倡導能源節約型、資源再利用的循環經濟,是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緩解資源要素制約的重要途徑。
在具有開發區特色的工業循環經濟建設道路上,開發區早就開始了努力的探索。近年來,開發區堅持高起點科學規劃,著力為工業循環經濟發展導航;圍繞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探索構建工業生態產業鏈和生態產業網絡;以創建綠色企業和推行企業清潔生產為手段,積極開展工業企業循環經濟的建設,在循環經濟建設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從今年開始,開發區從自身發展的實際出發,更加大力推進工業循環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當前,開發區正在抓緊制定“十一五”總體規劃和各專項規劃,循環經濟規劃就是其中最重要的內容之一。
今年,根據國家、省、市有關政策的調整和開發區發展的需要,開發區還將適時調整工業經濟發展鼓勵政策和產業導向目錄等相關政策,繼續實施“工業興區”戰略,重點鼓勵和發展電子信息產業、食品飲料、生物醫藥和機械制造等高技術、高效益、高產出、低能耗、低污染行業的發展,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
同時,在推進工業循環經濟建設的具體內容上,實現點線面結合的辦法。如大力推行企業內部清潔生產;加快構筑全區工業生態產業鏈;努力建設省工業循環經濟試點工業園區,力爭“十一五”期內構建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
今后開發區還將更加重視抓好示范項目工作,以項目落實規劃。工業循環經濟的建設項目是工業循環經濟建設的基礎和載體。在調研的基礎上,篩選一批合適的項目作為試點項目,大力推進,努力發揮試點項目的示范和帶動作用,確保規劃的順利實施和工業循環經濟建設的有效推進。
編輯: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