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年水泥行業五大猜想
一、拉法基能否掌控川渝市場?
隨著對四川雙馬的收購成功,拉法基初步實現了在巴蜀地區的戰略布局。此前,四川水泥市場基本上金頂和雙馬兩分天下,四川廣元、江油、綿陽、德陽等川北市場被雙馬壟斷;川南樂山、雅安、自貢等市場被金頂壟斷;成都作為四川最大的水泥消費市場,則是雙馬與金頂平分秋色。拉法基入川后,這一格局徹底改變了。自拉法基在都江堰建廠,從成都中心開花,成都市場相當份額被拉法基占領。加之拉法基采用全新的干法生產線,較之雙馬和金頂現存的競爭力較弱的濕法生產線相比,其成本優勢大大顯現出來。另外拉法基在資金、技術、管理和體制方面的優勢,也使雙馬和金頂在競爭中處于越來越不利的地位。四川雙馬和四川金頂的效益從2002年以后逐年下滑。
四川金頂前身為峨眉山水泥廠,1970年建成投產,設計生產能力100萬噸。到上世紀90年代中期已形成130萬噸生產能力,當時是我國最大的濕法水泥生產基地。2003年10月,公司實施了資產重組,引進了新的第一大股東浙江華倫集團。針對公司未來的發展,金頂集團董事長陳建龍表示,在攀枝花市,四川金頂與攀鋼企業集團合作,由四川金頂控股(占51%股權)建一條日產2500噸、年產80萬噸的干法線,2006年底竣工投產;在四川金頂廠區內,明年將利用企業自籌資金和銀行貸款,興建一條日產5000噸、年產180萬噸的干法線;在廣元,擬建兩條日產2000噸的干法線,一期工程擬在2007年中期竣工投產。陳建龍認為,這幾條新線竣工后,四川金頂未來三年左右在川的產能可達到600多萬噸,具備與拉法基抗衡的能力。然而,在這之前,金頂是否能夠成功抵御住拉法基的強大攻勢,最終突圍成功?
另外,還有一個強有力的對手也不可忽視——四川亞東。2004年12月,四川亞東水泥有限公司2*4200t/d生產線項目在彭州動工,一期計劃在2006年底前建成。四川亞東系由臺灣亞洲水泥公司投資興建,同樣有著很強的技術、資金和管理實力,將會是拉法基在四川市場上強有力的對手。
目前重慶市場可以說被拉發基和騰輝壟斷。兩家合并之后,在重慶市場上有非常大的影響力。然而,重慶水泥市場受宏觀調控的影響,并不景氣,如果有其他企業通過并購方式進入該市場,那么格局將會有另一番變化。
2006年,讓我們拭目以待,拉發基是否能掌控川渝市場。
二、Holcim會注資華新、入股同力?
2005年11月底,有消息說,Holcim方與湖北黃石市國資委就入主華新水泥一事,進行了緊張的談判。有接近談判內情的人士透露,華新水泥股改完成后,將定向增發一定股份,豪西盟通過增資擴股方式,向華新水泥注入巨資,成為前者的第一大股東,稀釋華新水泥國有股份。其實早在1999年3月4日,在三峽工程進入大規模混凝土澆筑階段之后,Holcim借定向增發首次參股華新水泥,持有華新水泥7700萬股B股。今年4月29日,Holcim又通過大宗交易的方式購買了華新水泥B股8,761,300股。自此,Holcim兩次合計持有華新水泥8,576.13萬股B股,占該公司總股本的26.11%。 今年7月,HolcimCEO首次來到湖北,拜見湖北省省長羅清泉,敲定了重組華新水泥的框架。當月底,北京視野咨詢中心將Holcim入主華新水泥方案提交黃石市政府。此方案正式明確,Holcim通過增資擴股方式,變成華新水泥第一大股東。
另一方面,經過一年的磨合,河南同力水泥集團與瑞士Holcim公司的合作意向逐漸明朗。 Holcim擬從河南同力入手,參與河南省水泥行業整合。今年9月初,Holcim中國區項目負責人與華新水泥總裁一行到河南省調研,先后參觀了由河南建投控股建設的新鄉、鶴壁、洛陽、駐馬店四個水泥基地。他們此次調研的主要目的,一是對河南省新型干法水泥的發展情況進行全面了解;二是重點調研河南建投已建或在建的日產5000噸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的礦山、市場及原輔材料供應情況。如此看來,Holcim參與河南水泥行業的決心不小。
那么,在湖北華新和河南同力shang,Holcim zuizhong會如何選擇,還是對兩者都志在必得?相信,這一切在2006年會有一個結果。
三、華東水泥市場是否依然低迷?
2005年華東水泥市場遭遇了整年的“寒流”。而造成華東地區水泥價格狂瀉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供求關系的失衡,不少企業選擇了非理性的價格競爭。近幾年來,華東地區水泥行業加快了結構調整的步伐,大批新型的干法生產線紛紛上馬。而傳統的高能耗、高污染的機立窯沒有能同步淘汰,水泥的產能和產量大幅度提高;與此同時,由于國家實施了宏觀調控政策,固定資產投資增幅回落,開工項目減少,導致了目前水泥市場嚴重的供過于求態勢。
2006年宏觀調控仍將繼續,華東地區的水泥市場是否依然低迷呢?目前,華東地區,尤其浙江省提出了在2007年以前淘汰全省所有機立窯的要求,并率先編制了《新型干法水泥企業管理規范》提高新型干法水泥企業的管理、技術水平,從企業內部挖掘潛力,降低成本。同時,華東地區水泥企業也在加強行業自律,堅決制止非理性的惡性競爭行為。不知道這些措施能否取得成效,還是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四、CEMEX會收購誰?
在近兩年水泥行業非理性火爆的誘惑下,中國水泥業偏離了行業結構調整的正常軌道,并重現總量供過于求和價格急速下滑的惡性循環。在經歷了短暫的景氣后,水泥行業隨即陷入了又一個虧損的泥潭。在憂慮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同時,外資水泥在經歷多年本土化運營的實踐后,已逐步顯露出其欲整合境內各區域性市場的信號,境外水泥巨頭全面進軍國內市場的大幕已拉開。
2005年,拉法基、海德堡、Holcim等多家國外大型水泥企業都在國內市場行動不斷。而有“世界并購之王”的CEMEX似乎按兵不動。這主要是忙于RMC 的收購。2005年3月1日,CEMEX宣布完成對RMC公司的收購,成為全球產值最大的水泥及混凝土企業,其在全球市場的影響力顯著提升。之后則忙于業務的整合,沒有精力來投入中國市場。但是CEMEX對中國市場的考察一直在進行,今年內公司高層頻頻訪問中國建材集團、海螺集團、中材國際、中信重機等國內大型水泥企業、設備企業及設計院。并且在年初曾傳出CEMEX將攜手中聯水泥。當時,墨西哥水泥集團副總裁卡斯特羅先生一行到中國建材集團公司訪問,就水泥業務領域的合作等有關問題與中國建材集團公司領導進行會談,但是之后就再無下文。不知CEMEX在2006年是否會有所動作,它將會選擇誰作為并購對象呢?
五、還要怎么調控?
從2004年開始,宏觀調控就成了水泥行業的關鍵詞。調控政策的一舉一動都影響著行業的發展走勢。2006年也將不例外。在12月8日舉行的全國發展和改革工作會議上,發改委主任馬凱表示,“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問題去年開始顯現,今年日益凸顯,而明年可能進一步加劇。”水泥行業就是其中之一。
中國經濟在經歷了2003年和2004年兩個9.4%的高增長之后,2005年依然維持著高增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在12月11日的第七屆中國經濟學家論壇上發表報告預測,2005年中國GDP的增長率將達到9.4%。但是2006年將是本輪經濟周期開始轉向下行的年份,因此2006年將是一個拐點年。而2006年經濟面臨的最大挑戰將是生產過剩問題。
經過了2004年、2005年連續兩年的宏觀調控后,國家有關部門已經積累了相當的經驗,調控能力在加強,調控手段在增多,調控的信心也得到了提高。還是在全國發展和改革工作會議上,國家發改委主任馬凱說:“宏觀調控,要綜合運用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排在了行政手段的前面,而且行政手段前面還加了一個限定詞:必要的。對企業來說,這是一個積極的信號。但這個信號落到實處會是怎么樣呢,還不得而知。
編輯: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