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創新“點金”支柱產業
“我廠的磚日均產量是4萬塊,自從檢驗周期由28天縮短到3天,剩下的那25天我又可以批量生產100萬塊磚,如果按照市場價一塊磚0.21元來計算,那就是21萬元的毛收入啊!如果沒有這項新技術成果,時間都浪費在調配方上了。說心里話,我們非常感謝萊陽質量技術監督局給我們提供的這項技術創新成果。”去年,11月15日,萊陽市鴻利新型建材廠戰經理的一段話表達了該市23家混凝土普通磚生產企業的心聲。
“加強技術創新,增強服務能力,提高服務質量,是我們堅持的事業發展之路,我們認為沒有創新就沒有發展,沒有發展就談不上更好的為當地經濟提供有效的服務。”萊陽市質量技術監督局負責人講,近幾年,該局結合萊陽機械、化工、建筑、食品四大支柱產業的發展,按照山東省通用實驗室建設要求,全力打造自己的化驗檢測中心,凸顯質量技術監督系統的技術優勢,為萊陽產品創名牌,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
據萊陽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工作人員介紹,混凝土普通磚是我國進行新型墻體材料改革而出現的一種新型建筑材料,使用水泥、沙、碎石、爐渣、煤灰等普通輕集料,經過原料制備、加壓自然養護而成。它的推廣應用對于對于保護耕地、保護環境等具有重要意義。長期以來,混凝土普通磚在生產過程中需要自然養護28天后方可出廠,對產品質量檢驗也需要等待28天才能知道檢驗結果。如此長的檢驗周期,加大了企業取得經濟效益的時間成本。為了解決這一技術上的難題,萊陽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組織有關人員經過3年的潛心研究,先后查閱各種相關資料28萬字,開展各項對比試驗106次,終于完成了混凝土普通磚抗壓強度檢驗方面的技術試驗。在兩個建材廠進行定點實驗,經過實驗得出的結果與與自然養護28天的檢驗結果進行對比,其誤差在1%以內,完全符合國家標準規定。
萊陽市鴻利新型建材廠戰經理又給我們算了一筆賬,按照一個企業一般平均每年做5~6次配方試驗來計算,一次或者說一個配方的試驗時間節省了25天,也就相當于每年為這個企業多爭取了125天~150天的生產時間,如果日產3萬塊磚,一年最多可以多生產450萬塊磚,能為企業爭創40萬左右的利潤。
目前這項新技術已經在萊陽市14家新型建材廠做了86次試驗,調制了47個配方,萊陽市現有這樣的建材廠有23家,如果按照每年為一個企業平均增收30萬元的利潤來計算,一年就可以為萊陽的混凝土建材生產企業帶來690萬的純利潤。
編輯: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