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市建委建管局打造建管新模式
青島,雄踞東海,人杰地靈。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軍中,更加朝氣蓬勃,寫下無愧于歷史的新一頁。置身于這一大環境下的青島市建委建管局,清醒地認識到肩負的歷史重任,找準行業發展的時代走向,在即將過去的2005年里,高揚“用心創新”的大旗,追求卓越,勇創一流,譜寫了一曲曲華美的創新樂章:
——率先在全國推出施工現場標準化管理,實現了工程管理模式的革命性變化;
——率先在全國推出GIS工程監管系統,實現了對全市工程建設各方責任主體、在建工程各類信息的集成式管理和動態式監控;
——率先在全國推出工程質量盲樣檢測,檢測數據通過網絡即時上傳,自動采集;
——率先在全省推廣工程量清單招標和計算機輔助評標系統,構筑起全市均衡發展的工程招投標陽光交易平臺;
——率先在全省同行業中推出“建管便民e路通”政務服務品牌,實現了服務理念質的躍升;
——率先在全省同行業中全面通過ISO9001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使管理與國際慣例接軌......
他們在青島建設史上寫下了新記錄:在短短的6個月內,建設部在青召開了兩個現場會——“施工現場標準化管理現場會”、“規范勞動用工管理現場會”;山東省建設廳在青召開了兩個現場會——“清理拖欠農民工工資現場會”、“建筑業行風建設現場會”。現場會的主題都涉及了當今中國建筑業的重大課題。青島建設者對這些課題的探索和實踐走到了全國的前列,他們的成功經驗有著極其重要的示范作用。
銳意創新——實現施工現場管理模式新跨越
面對行業發展的新趨向,青島市建委建管局立足“高起點、爭一流”,創造性地確立了“一推廣、兩到位、三提高”的工作思路,即推廣建筑施工現場標準化管理;實現現場監管到位、行業服務到位;提高質量安全水平、提高產業發展水平、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按照這一思路,青島市建委建管局在工程建設管理工作中打破常規,用心創新,勇于實踐,今年3月份,推出了國內第一部《建筑施工現場管理標準》,由此拉開了施工現場標準化管理的序幕。
管理理念人本化。按照《標準》要求,施工現場工人宿舍、食堂、淋浴房、娛樂室、廁所等進行標準化建設,從根本上改變了建筑工人的工作生活條件;“工地就是一個家,健康安全靠大家”等人性化用語隨處可見,彰顯出以人為本的現代管理理念。
現場環境秩序化。對施工現場“人、機、料”等要素進行有序管理,對施工現場進行硬化、綠化、美化,彩繪的圍墻,整潔的工地,優美的環境,處處賦有標準化管理的魅力。
管理流程程序化。將施工現場的“安全生產、文明施工、工程質量、隊伍管理、工程監理、合同履行”六大要素進行有機整合,再造管理流程,把科學管理細化到施工過程的每個環節,實現了有序運行。
監控手段數字化。在施工現場安裝視頻監控系統,實現了主管部門、建筑企業、施工現場“三位一體”的聯動式監控,既增強了企業的自控能力,也大大提高了政府的監管效能;建立了施工現場信息管理系統,將工程建設的各類信息,及時錄入數據庫,實現了管理的數字化。
通過推廣標準化管理,工程質量穩步提升,施工現場未發生一起傷亡事故。特別是在“麥莎”臺風襲來時,全市3000多個建筑工地、6000多臺塔吊,沒有發生一起安全事故,經受住了嚴峻考驗。
5月19日,省建設廳批準該《標準》為全省行業標準,建設部予以備案。8月12日,建設部在青島召開了施工現場標準化管理現場會,建設部質量安全司司長徐波認為:這一做法,創新性好,前瞻性強,遠景潛力大,值得在全國推廣。
正本清源——構筑工程招標投標交易市場新格局
城市的快速發展,為建筑業創造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奧運場館、跨海大橋、海底隧道……這些改寫青島城市形象的重大項目,對工程建設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為營造一個公開公平公正的工程交易環境,青島市建委下決心從源頭上治理,實施“三個統一”,打造陽光交易平臺。
統一硬件建設標準。今年,青島市及各區市投資1460多萬元,對全市招投標硬件設施進行全面改造,將投標企業與評標專家有效隔離;運用先進的高科技監控手段,對評標過程實施全方位、全過程監控,避免了私下交易行為的發生;以市區交易市場為樣板,各區市對招投標交易市場進行同步升級改造。
統一交易市場規則。推出工程量清單招標計算機輔助評標系統,采用合理低價中標,形成全市統一的招投標交易氛圍,有效地提高了企業的內部管理水平和政府的投資效益;完善招投標工作規則,增加投標企業入圍量,加大審核把關力度,實現優中選優。
統一全市網絡管理。各區市使用統一的招投標評標輔助系統,實現了信息同步傳遞,資源無償共享,網上跟蹤監督。招投標各個環節,均實現了網上操作;企業通過建管網自主了解有關信息,自主決定投標行為,有效地避免了人為因素的干擾。
今年前三季度,青島共辦理招標項目1467項,工程造價128億元,同比增長21%。應招標工程招標率和應公開招標工程公開招標率均為100%。
打造品牌——實現電子政務水平新嬗變
青島市建委建管局始終堅持適度超前構筑電子政務平臺,全方位地向社會提供優質、便捷、高效的管理和服務。他們不斷改進政務辦理模式,從“一站式”,到“一卡式”,再到“一網式”,一年一大步,三年三個臺階,既大大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更提升了政府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
政務辦理大廳內設立了設備先進的信息查詢區,為企業和群眾提供免費上網和自助式查詢服務;實行“服務全角制、崗位無缺位”,服務窗口由原來單一的辦事窗口轉變為復合式窗口;從繳費到施工許可過去需要一個多月時間,現在已由工作日限時完成,發展為即收即辦。今年6月,他們又推出了網上辦公電子簽名。過去企業為辦理一個項目,要蓋12個公章,往返10多次,現在只需在網上點擊鼠標即可辦成。
目前,全市工程建設網上辦理事項已達65%以上;9月份,又推出了“建管便民e路通”的政務服務品牌,在全省同行業中掀起了新一輪的學習熱潮。全國“青年文明號”、“巾幗文明崗”等榮譽稱號,花落青島市建委建管局。
為進一步提升工程監管水平,今年8月份,青島市建委建管局又成功地研發出了以地理信息系統為基礎、以工程監管為主要內容,理念更先進、功能更強大的工程監管GIS數字系統,電子政務又一次實現了質的飛躍。
GIS系統集合了工程監管方面的各類信息,能直觀地反映工程施工、商品混凝土生產、質量安全監管等動態情況;實現了檢測試驗室視頻連接和檢驗結果即時上傳,杜絕了虛假檢測報告。GIS系統具有工程信息查詢、統計和分析等強大功能,只要一臺筆記本電腦和一個無線上網卡,就可臨時建成一個工作平臺,對全市現場施工情況進行即時查詢和監控,有效地提高了政府的預控防范能力和應急處置能力。
苦練內功——塑造工程建設管理隊伍新形象
前三季度,青島市建筑業產值占全市GDP的10.5%。全市在建工程面積2700多萬平方米,在建工程3000多個,建筑施工企業1294家,從業工人24萬余人……如何以有限的管理資源,應對日益繁重的管理任務,成為亟須解決的緊迫問題。為此,青島市建委建管局以“打基礎、練內功”為重點,著力提高干部職工的“四種能力”。
提高管理能力。在全局進行ISO9001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工作,加快與國際慣例接軌;組織干部深入企業、工地,進行熱點難點問題調研;開展專業技術大比武活動,通過采取為期一年的工程管理專業培訓、定期組織專家輔導等一系列措施,提高管理人員的理論素養和專業技術水平。
提高服務能力。通過開展“三送三請”、“讓微笑發自內心,讓滿意來自群眾”等活動,體現服務宗旨;通過采取“對重大工程項目提前介入”、“為大企業開展直通車服務”等措施,上門服務,實現了服務理念、服務方式的根本轉變。
提高創新能力。不斷激發干部職工的創新活力和參與管理、決策的積極性,讓干部職工在提出思路和解決熱點難點問題的過程中體現創新性,在開展“獻金點子”活動中展現創新能力。今年,先后征集合理化建議230余條,在全局形成了濃郁的創新氛圍。
提高聯動能力。在全局廣泛開展了“構建和諧單位”活動,強化團隊意識;工作組下到一線,全面收集信息,及時解決問題;建立聯動快速反應機制,尤其是在防汛防臺風等工作中,全局統一調配力量,統一部署行動,聯動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青島市建委建管局在工程建設管理工作中的不斷創新,多次得到了建設部有關部門的好評。勇于創新的“青島建管人”將高舉創新大旗,不斷打造新的“青島模式”。
編輯: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