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制品的2004-2005
數字篇-2004年實現的經濟指標
工業增加值166.88億元,同比增長22.6%
產品銷售收入554.13億元,同比增長30.6%
利潤總額20.09億元,同比增長15.5%
利稅總額37.66億元,同比增長23.39%
數字篇-2004年的主要產品產量
排水管累計生產437617千米,同比增長12.7%
壓力管累計生產86853千米,同比減少19.6%
水泥電桿累計生產485萬根,同比減少11.9%
預制樁累計生產5199.97萬米,同比增加63.3%
商品混凝土累計生產6463萬立方米,同比增加28.2%(據行業數據統計為2.9億立方米)
宏觀環境篇
2004年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取得新的重大進展的一年。針對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突出問題,黨中央、國務院及時果斷地采取了一系列進一步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的政策措施,抑制經濟運行中的不健康不穩定因素,加強薄弱環節,保持了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良好勢頭。
2004年在宏觀調控和經濟內在擴張動力共同作用下,我國國民經濟在高速運行中實現了平穩、協調發展。從運行態勢看,國民經濟仍處于2003年下半年開始的新一輪擴張周期中,我國消費結構升級帶動產業結構加快調整,一批高增長“產業族群”投資自主性增長慣性較大,城市化發展加快,國際制造業向我國轉移方興未艾。宏觀調控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經濟運行中舊有的突出問題并沒有根本解決,并出現了一些必須引起高度關注的新問題,如能源和運輸瓶頸制的沒有明顯緩解;部分行業過度投資的不良后果開始顯現。
行業形勢篇
今年經濟形勢積極向好,宏觀調控成效初現,固定資產投資和工業生產增長速度有所回答,水泥制品在我國南水北調等重大工程以及基礎設施建設中仍被廣泛應用,與去年同期相比,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均有較大幅度的提高。但在經濟總體形勢很好的情況下,仍然存在著與發展形勢不協調的矛盾和問題。
水泥制品行業的整體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并非盡如人意。具體表現為:
行業發展速度增長較快,但盈利水平較低。
產品產量有升有降,傳統制品增速銳減,但水泥制品市場仍保持穩定。
行業銷售收入迅速增長,而利潤總額增長相對較緩。
水泥制品企業數增加,但國有經濟減少,同時虧損企業增加速度仍超過企業增加速度,并有半數國企虧損,私有經濟漸居主導地位。
因此,提高水泥制品行業的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已成為當務之急混凝土結構構件和其他水泥制品制造業的經濟效益好于水泥制品。
混凝土結構構件和其他水泥制品制造業的主要經濟指標都較上年同期有較大幅度的增長,混凝土構件利潤總額較上年增長了46%,其他水泥制品制造業的利潤總額較去年同期增長了190%,而水泥制品行業的盈利水平相對較低,僅有21%的增長。
編輯: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