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新技術助戰三峽建設
在三峽工程建設中,自主知識產權發揮著重要作用。據統計,三峽工程創造、使用專利技術700余項。而其中混凝土方面的新技術也解決了建設中一系列的難題。
作為三峽水利樞紐三大工程之一的雙線五級永久船閘,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總水頭最高、級數最多的特大型船閘,其施工建設的技術難度為世界罕見。承擔船閘施工任務的武警水電部隊官兵經過堅持不懈地探索和反復實踐,先后申請并獲得了“薄壁混凝土單側滑框倒模施工工藝及設備”、“薄壁式襯砌墻混凝土滑模施工裝置”、“銅止水平面接頭成型裝置”和“薄壁混凝土單側滑框倒模裝置”等4項國家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成功解決了薄壁襯砌墻混凝土施工、68米深直立墻開挖、巨型閘門安裝等10多項懸而未決的世界性技術難題。
北方重汽公司,也為三峽工程做出了貢獻。公司按三峽二期工程混凝土施工設備要求的有關技術條件設計制造的“LDC6側卸式混凝土運輸車”,用于三峽工程大壩和發電廠房混凝土連續澆筑施工,各項技術性能指標可與國際同類先進產品媲美,獲得三項國家專利。此種運輸車每臺可節約資金296萬元,三峽工程共投入使用50臺LDC6側卸式混凝土運輸車,節約建設資金14000多萬元。
在三峽工程建設中,自主知識產權應用得很多,自主知識產權為三峽工程的貢獻功不可沒,同時,三峽工程也給了一批國內企業巨大的發展機會,讓他們的技術水平走在世界前沿。
編輯: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