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匯聚混凝土攪拌站、瀝青路面熱再生修補機等的工業基地
在產品上,鞍鋼機械制造公司的燒結設備、煉鋼、煉鐵設備、礦山設備及薄板坯連鑄連軋等冶金成套設備;森遠集團的瀝青路面熱再生修補機、多功能養護作業車等高速公路養護設備;清華同方鞍山吉兆電子有限公司的模擬和數字廣播電視發射設備;海諾集團的混凝土攪拌站等建設機械產品在市場上具有明顯優勢。裝備制造業已開始成為鞍山地方經濟的支柱產業。
在鞍山“加速隆起”這個新任務面前,鞍山確立了一種新的姿態,既積極地承接中心城市和沿海地區的輻射,同時又主動向相鄰地區輻射,在優勢互補中創造共贏的前景。充分利用好老工業基地振興和對外開放雙重機遇,在中部城市群經濟圈、遼東半島開放帶和遼西城市群這三大經濟板塊的連接中迅速隆起。
以裝備制造業為主導產業的沈陽和以造船海運業為特色的大連,已經在省內成為了代表第一梯隊的領跑者,由于自身經濟能量的集聚使得這兩個大城市開始有了釋放能量的要求,進而形成了帶動區域經濟快速發展的強烈愿望。作為連接沈陽、大連的鞍山,要在中部腹地形成一條經濟增長帶,這就需要充分發揮鞍山的區位優勢,主動接受輻射,通過連接沈陽、大連和營口、丹東,尋求三面來風。
于是,抓住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和對外開放雙重機遇,加快實現經濟隆起,成了鞍山市領導干部和企業經營者們開始思考的一個問題。
經過認真地分析思考,他們得出的較為一致的結論是,要積極主動接受“兩個輻射”,即南面接受大連的輻射,把鞍山建設成為東北亞航運中心的重要腹地;北面接受沈陽輻射,主動接受上游產業的產品轉移、技術轉移和資金轉移,借助沈陽處于遼寧中部城市群經濟圈核心地位的優勢,謀求錯位發展。在裝備制造、重要原材料等項目上,搞好產業分工協作,使鞍山成為區域性經濟技術合作與交流的活躍地帶,把鞍山市建成接納沈陽、大連產業轉移的工業生產基地。
編輯: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