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北京市商品混凝土市場無序競爭的憂慮
近年來,隨著北京市環境建設的整治力度的加大,建筑用料備案的制度的建立,永定河、潮白河流域的砂石廠已相繼關閉,北京市建筑所用砂石料主要來自于河北省的涿州、淶水、易縣一帶,還有河北三河市的機制砂石料。隨著運距的加大,運費上漲,砂石料的價格已遠遠高于往年。而受道路限載、燃油價格上漲、電力價格上調等因素的影響,砂石料的價格仍有持續走高的趨勢。不但是砂石料,外埠的水泥、粉煤灰等材料的價格也在不斷上升。還有“三角債”這個老生常談的問題,混凝土生產廠家(以下統稱攪拌站)不能及時地與各材料供應商結算付款,這也給攪拌站原材料的價格居高不下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從工藝上講,混凝土的澆注是個要求十分特殊的工作,在澆注的過程中,時間的連續性很是重要。這又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些額外的開支,比如,在早晚交通禁行時間,就常有底板或頂板的混凝土澆注沒有完成,但是又不可能停下來等幾個小時。如果等,就不可避免地要造成裂縫等質量問題,這是攪拌站所不能承擔的,于是在禁行的時間和路段里,就有不少罐車裝載混凝土違章運營,罰款自然是免不了的了。有一家攪拌站,就這種罰款曾作過一個統計,從去年5月份實行新交通法至今,僅此一項,就被罰掉了40多萬元。
而另一方面,北京的商品混凝土生產企業按照不完全統計已有200家之多,北京的商品混凝土行業現狀,是產能的擴大超過需求,市場競爭愈演愈烈,直接導致商品混凝土價格的大幅下滑,多家攪拌站相互之間展開激烈競爭的局面。于是,無序的競爭開始了,請客吃飯這類拉人際關系的手段能用上的都用了。但是最后的大部分,還是要歸結到價格上面。以C30混凝土為例,2005年4月,北京市混凝土協會有個保證質量最低指導價是每立方285元,由于上述的限載等原因,攪拌站各大主材的生產成本以及生產中的各項費用加起來基本接近這個數,高一點或低一點,利潤的有無、多少,主要還是要靠各攪拌站自己下內功,抓管理,保質量,利潤空間應該說是十分有限的。可事實上除了一些重點工程的價格基本接近或略高于這個價格外,北京的其他工程C30混凝土的價格基本都在每立方260元到270元之間,明顯地與北京市混凝土協會的安全質量指導價有不小的差距,甚至于有攪拌站居然能將C30的混凝土價格報到了接近250元,而這樣猛壓價格的攪拌站也絕不是一家、兩家。
一方面是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還要進行額外支出,一方面是競相把價格壓到低于成本價以下。可是大搞低價競爭的攪拌站,恐怕也不會做虧本的買賣,如此,他們必然就會在材料方面“做文章”——以次充好,采用價格更為低廉的材料,犧牲的當然還是混凝土的質量和工程的質量,還有工程的使用安全和使用壽命。“百年大計,安全第一”,如此混凝土澆注出來的工程,其強度和耐久性又如何得到保證呢?更為令人憂慮的是,商品混凝土市場的無序競爭,帶來的結果決不會是“優勝劣汰”,對于工程質量和安全的負面影響將會是長期的,這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警惕和足夠的重視。
編輯: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