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需大力發展節能省地型住宅
“節能省地型”住宅是指在保證住宅功能和舒適度的前提下,要堅持開發與節約并舉,把節約放到首位。在規劃、設計、建造、使用、維護全壽命過程中,盡量減少能源、土地、水和材料等資源的消耗,并盡可能對資源進行循環利用,實現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的住宅。
我國的“節能省地型”住宅應該定位在以下幾個方面:
1.節能:一是通過科學的規劃布局、合理的功能分區以及住區布置;二是通過建筑朝向、體形系數等規劃設計手段;三是通過提高建筑圍護結構保溫隔熱性能以及設備和管線的節能,來減少能源消耗。
2.節地:一是合理規劃住宅建設用地,少占耕地,盡可能利用荒地、劣地、坡地等;二是合理規劃居住區,在保證住宅功能和舒適度的條件下,確定居住區的人口規模和住宅層數,提高單位住宅用地的住宅面積密度;三是通過設計的優化,改進建筑結構形式,增加可使用空間;充分利用地下空間,提高土地利用率;延長住宅壽命,減少重復建設;合理控制住宅體形,實現土地資源的集約有效利用;四是合理配置居住區的環境綠化用地,增加單位綠量;減少停車占地并向立體空間發展,以留出更多居住空間。
3.節水:一是在城鄉規劃、居住區選址中,充分考慮水資源開采利用與補給的平衡關系,以及城市供水與排水系統對節水的有效性;二是在住宅小區中,通過雨水收集利用、生活廢水收集與處理回用等住宅節水措施和設備,解決非優質用水的來源;三是在住宅小區中,通過分質供水、推廣應用節水器具等住宅節水措施與設備,節約用水。
4.節材:一是推廣可循環利用的新型建筑體系(如鋼結構、木結構);二是推廣應用高性能、低材耗的建筑材料(如高強混凝土、高強鋼筋等);三是鼓勵各地因地制宜地選用當地的、可再生的材料及產品;四是推行一次裝修到位,減少耗材、耗能和環境污染;五是鼓勵廢棄的建筑垃圾回收與再利用。
近期工作重點 :
(一)制定“節能省地型”住宅的產業政策
明確“節能省地型”住宅的發展目標、發展規劃、技術政策、經濟政策、組織政策、市場政策,建立必要的工作推進制度和激勵機制。根據國家建立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經濟效益好的國民經濟體系和資源節約型社會的發展戰略,研究制定發展“節能省地型”住宅技術發展綱要。
(二)建立“節能省地型”住宅標準體系、控制指標體系
一是從節能、節地、節水、節材等角度重新審視現有的規劃和標準體系,建立和完善促進節能、節地、節水、節材的規劃和標準體系;二是要把節能省地型住宅建設納入城鄉建設用地指標框架體系,并保證“節能省地型”住宅用地指標得到落實;三是要研究建立小區規劃和單體建筑設計的指標體系,并進行最嚴格的控制;四是要研究在農村住宅建設的規劃、設計和建造中,采取什么樣的指標進行引導和控制;五是盡可能把涉及節能、節地、節水、節材的關鍵性能或指標列為國家強制性條文,并實行最嚴格的監督管理。
(三)研究制訂推進“節能省地型”住宅的創新機制
綜合運用財政、稅務、投資、信貸、價格、收費、土地等經濟調控手段,逐步構建資源節約型住宅產業結構和住宅消費結構。一方面鼓勵開發商建造、人民群眾購買“節能省地型”住宅;另一方面,對不執行相關標準的責任人進行處罰,以市場化的方式來推進“節能省地型”住宅的發展。
?。ㄋ模┐罅ν七M“節能省地型”住宅的技術進步,通過先進和適用的技術實現住宅產業的提升
建立評估認證體系,促進“節能省地型”住宅的發展。一是把“節能省地型”住宅的研究工作納入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為研究開發相關的技術及產品提供保障;二是大力抓好“節能省地型”住宅示范工程,以示范效應來帶動“節能省地型”住宅的發展;三是建立“節能省地型”住宅的評估認證制度,引導其健康發展。
(五)加強國際合作
繼續拓展合作領域,并把合作重點放在戰略規劃、政策標準的制定、技術及產業合作、能力建設和示范工程等方面,在“節能省地型”住宅、開發使用可再生能源、使用新型墻體材料、發展可持續住宅、引進先進施工工藝及技術等方面,縮小我國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實現我國“節能省地型”住宅的跨越式發展。
?。┱J真總結經驗,逐步建立和完善規范引導“節能省地型”住宅發展的法規體系
目前,應充分利用現有的行政許可手段,如施工圖設計審查、施工許可、竣工驗收備案等依法推進“節能省地型”住宅的發展。
編輯: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