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行業協會的特點和啟示
美國現有1 0萬多個行業性質的協會組織,涉及經濟、社會方方面面。通過與美國有關協會的教授、專家和律師的交流,以及走訪美國商務部、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美國電子行業協會、美國制造業協會、全美企業經濟學會等,了解了美國政府對協會的管理、有關法律規定及行業協會的作用,對美國行業協會的現狀、特點有了比較深的了解,結合我國行業協會的實際進行思考,有許多啟示。
一、自發組織,依法登記,稅收支持
1.為共同利益要求的企業和個人自發組織。
在美國既有以大的產業特征進行分類的協會,如制造業協會,也有以專業特征進行分類的協會,如電子協會。美國協會的設立都是企業和個人出于自身共同利益要求組建而成,只要名字不重,均可自主設立。
2.依法登記注冊,取得合法地位。
美國行業協會要取得合法的地位,必須依據公司法進行登記注冊,這也是美國政府對協會的重要管理手段。依據公司法,行業協會注冊成立必須符合下列要求: 一要確定行業協會的名稱。行業協會的業務可以交叉,但名稱上則須是獨一無二的,與其他協會不能重復,且不能使人在字面上誤以為營利組織。二要制定協會章程,載明協會的名稱、宗旨、稅收豁免情況、主要負責人和主要工作任務。三要有完善的內部工作規則,包括辦公地點、財務、人事管理等事項。四要根據要求填寫有關申請報表。在此基礎上,將材料上報辦公地點所在的州政府,由州務卿審核批準是否登記注冊。
3.政府在稅收上給予免稅支持。
美國將非營利組織分為公眾利益類、宗教類和互益類三種,并在稅收上給予支持。美國行業協會登記注冊為非營利組織之前,必須經聯邦稅務總局和州稅務機構審核,確認執行相應的稅收豁免條款。對公眾利益類、宗教類和個別互益類非營利組織,聯邦稅法明確規定執行501(C)(3)條款,實行全部所得稅豁免,包括州所得稅。行業協會多屬互益性的非營利組織, 由于行業協會具有代表企業利益的特征, 因此對屬于互益性的行業協會,聯邦稅法規定執行501(C)(6)條款,對這類行業協會的所得稅豁免,包括股息、利息所得稅豁免,但對其收入超出支出部分及出租房屋等與協會宗旨不相關的收入仍需繳納所得稅。美國法律規定非營利組織不得辦公司從事營利活動,但可以在董事會批準的情況下參股、入股獲取股息收入。為防止非營利組織從事營利性活動,在確定了稅收豁免后,聯邦稅法規定了二年的觀察期,來觀察協會所提供的材料是否屬實,有問題的稅收豁免應予取消。
二、行業協會作用突出,影響廣泛
美國行業協會在其政治、經濟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主要作用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代表會員的利益,影響國會立法和政府政策的制定。
美國政治制度使國會議員和政府比較重視公眾、行業團體的意見。美行業協會利用靠近政府、貼近會員的特殊地位,及時密切關注立法和政策信息,根據會員的需要,游說國會和政府,反映會員的要求,提供相關資料,使得新出臺的法規、政策的制定有利于會員的發展。很多協會都在國會中設有聯絡員,在華盛頓約有2萬家協會及協會辦事處,與國會、政府的聯系非常密切。如美國制造業協會、美國電子行業協會、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等為保護美企業在中國的利益,在2000年國會討論是否給予中國最惠國待遇法案時都做了大量的工作。 當時,美國電子行業協會派出了1 3個代表在國會進行游說,反對增加附加條件; 同時發動大公司的CE0寫信給國會,聯系其他協會一起做國會的工作,最后使給中國永久性最惠國待遇法律在國會通過。
2.提供會員需要的多種服務。
美國協會都把信息咨詢服務當作為會員服務的重要內容,并建立了自己的網站。如美聯邦國際貿易委員會(PITA)利用網絡提供了40萬個公司的情況,每周通過Email為會員提供貿易、政策等方面的信息,還有專門提供中國市場、貿易指南、人才流動、出口等方面的信息。咨詢的內容非常廣泛,有職員薪金方面的查詢服務;有合作者信用的查詢服務和各種專項的咨詢。
美國協會非常重視教育培訓工作,把它作為服務的一項重要內容,如全美制造業協會非常注重技工培訓,提高工人的技巧,推廣非強制性的從業標準,與社區、大學聯合起來培訓勞工。還在1995年制定了電視廣播計劃,讓公眾了解制造業。還有一部分協會進行執業資格的培訓項目,為年輕人提供助學金,培養年輕人進入這個行業。
協調雇主與雇員的關系。行業協會不同于工會,它不僅代表雇員的利益,也代表雇主的利益。 當二者發生沖突時,協會站在公正、公平的角度給予協調,作好服務。如為了渡過經濟不景氣,員工接受或自愿提出減薪計劃。
推動技術進步。美經濟增長有40%來自于技術進步,如全美制造業協會經過努力,于1999年成功推動了美國稅收減免計劃(主要是研發基金減免稅)。
為會員開拓國外市場,協調貿易爭端。行業受損害的基礎材料由協會搜集提交,不正當競爭、反傾銷的應訴起訴也由協會出面。在開拓國外市場方面,除了提供信息,牽線搭橋,還主動推銷企業、推廣技術。如美國大豆協會,為減少中國大豆進入美國市場,沖擊美國農民的利益,就在中國推廣大豆食品加工技術和設備,宣傳大豆食品的好處,盡量使中國大豆在中國消耗。而且隨著大豆加工能力的增加,中國不得不從美國進口大豆維持生產。不但保護了美國豆農的利益,還開拓了中國的大豆市場。
組織會員間的交流活動。提供各種會員需要的其他服務,如稅務服務、責任保險、醫療保險計劃等。
三、自主管理,競爭發展
1.以公司化方式運作。
美國協會從性質上來說被定性為非營利性組織,實質是企業性質。這就從根本上決定了美國協會是按照公司化方式來運作的。
從協會與政府的關系上來看,沒有隸屬關系,董事會成員由會員選舉,不需向政府備案,協會為政府提供服務大都為有償服務。
從協會的成立程序來看,是按照《公司法》的有關規定登記注冊。一方面,不同協會間的工作內容和主要業務可以交叉重復,呈現一種良性競爭的態勢;另一方面,美國企業可以自主擇優選擇加入一個或多個協會。
從協會成立后政府對協會的調控手段來看,主要是通過聯邦和州稅法來實施管理。美國沒有非營利組織的專門法律,各類條款均置于憲法、稅法、商法、公司法等之中,各州關于非營利組織的法律與聯邦法律相配套,切合本州實際。
從協會成立后的運行方式來看,企業入會自愿,退會自由,協會從自身的生存、發展角度考慮,必須為會員單位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展示自身的實力和影響力。由于不斷有新會員加入協會,同時也不斷地有老的會員退出協會,這樣就導致有影響力的協會,也要不斷地尋求新的會員加盟。如全美制造業協會是一個具有100多年歷史、影響力十分廣泛的協會,現有會員單位14000個以上,波音、杜邦、IBM等大型企業均為其會員單位,但其總部的150名工作人員中,就有25人專門負責發展新會員工作,以確保會費來源和擴展協會的影響力。
2.領導層民主產生,專職人員精干高效。
美國行業協會內部機構通常是由會員大會、董事會、執行主席(或總裁等)、職能部門和監事會構成。
會員代表大會由全體會員或會員代表參加,選舉產生會長、董事會成員。董事會成員一般任期三年,可連任,但只能連任二屆。董事會成員視協會大小而定,董事一般都是由在行業內有影響的人士擔任,義務服務,不取報酬。董事會負責審議協會工作計劃和年度財務報告,并決定新一年預算方案,聘任總裁,決定專職人員的福利待遇。監事會是內部組織機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專門對財務狀況進行監督,監事由會員大會選任。
美國行業協會均設有高效職能部門,專、兼職人員精干。如美國電子行業協會總部只有30—35個工作人員,董事會下設執行主席(CE0)、技術總監,全美設17個辦公室和2個辦事處。此外,還有負責日常事務的國內事務部、國際事務部、研究部、財務總監、商務部。 又如全美企業經濟協會有3000名個人會員(都是經濟學家),董事會由16名董事組成,會長也是經濟學家,下設40個專家小組,都是義務性的,協會只有3名專職人員。
3.經費以會費為主,會費的使用比較規范嚴格。
美國協會的經費收入主要以會費為主,會費在協會經費中的比例各協會不盡相同,比例較高的如全美制造業協會在90%以上。除會費以外,經費來源主要包括發行出版物、廣告、會議、咨詢(包括政府部門向協會咨詢行業有關情況、信息等)、培訓、展覽會、保險服務、個性化服務等。
會費收入標準各協會不完全相同。多數協會以會員年收入為收費基準,如美國大豆協會會費標準是會員年收入的5%,不分檔次。也有按固定標準收取,這種收費方式多針對個人會員,如全美企業經濟協會(NABE)是由個人會員組成的協會,會費標準是每人每年150美元。還有按公司人數多少劃分會費檔次。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1973年成立,在北京、上海設有辦事處,總部設在華盛頓,200多個會員,24名工作人員,年經費收入300萬美元,均為會費收入。美國電子行業協會年經費收入2500萬美元,其中55%是會費收入。
協會經費使用本著“量入為出”的原則,由協會有關部門(或執行主席、會長)提出年度預算提交董事會審議,預算作到收支基本平衡,年度決算由協會聘請的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審計,并將結果予以公布。
四、 啟示與建議:
1.加快行業協會立法,積極發揮我國行業協會在維護企業、行業利益、推動行業發展中的作用。
美國的行業協會在美國的政治、經濟和社會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有許多方面值得我國協會發展中予以借鑒。美國政府支持行業協會的發展,企業的要求和利益也需要行業協會來反映和維護。美國協會的設立是自下而上的, 歸類為非營利性組織,為了生存全身心為會員企業提供優質的服務。
美國行業協會所代表的是會員企業的利益,為了維護企業的利益,協會盡其所能,在國會立法、政府政策等方面努力施加影響,最終使法律和政策有利于企業、行業的發展。協會能不能做到這一點,是該協會有無影響力,能否生存的關鍵。同時,由于行業協會代表的是行業、一大批企業, 因此他的影響和呼聲不是孤立的,作為政府和議員來說,在其決策過程中,很注意考慮和聽取協會的意見,相關法律和工作程序也要求其這么做, 因此行業協會也有了相應的活動空間。
我國的行業協會在為政府提供決策依據方面有自已的特色,為行業發展、政策的制定方面做了許多工作。但由于我國行業協會的設立大都是自上而下的,或由政府主管經濟部門轉變而來,在觀念和工作方式上仍存在著不適應的方面,輕會員、重政府的現象較為普遍。借鑒美國行業協會的做法,我國的協會應牢固樹立為會員服務的意識,努力提高服務水平; 同時,政府有關部門應加強協會立法,明確協會的性質,在制定政策時注意征求協會意見,要求協會提供的服務也應逐步建立有償機制。
2.完善協會專職人員社會保險,加強協會專職人員職業化建設。
美國協會之所以能健康有序地發展和興盛,有兩個最基本的條件:一是財力;二是人才。美國協會機構人員不多,但大都是有知識、懂業務的行業專家和專門人才,其中不少是工程師、律師、碩士、博士、大學教授。而我國目前協會人才隊伍中專業人才缺乏,業務力量不足,其數量和素質都遠遠不能適應需要,相當一些協會的從業人員大部分是離退休人員,年輕的有專業知識的人才非常少,其原因除工資福利待遇較低外,主要是從業人員無社會保險,不能解除后顧之憂。由于我國在政治體制上與美國有著本質區別, 因此,要加快協會的發展,就必須通過法律、法規將協會從業人員的社會保險納入社會保障范圍之內,強制執行。只有這樣才能逐步改善協會從業人員的年齡、素質、結構,將高素質人才吸引進來,促進協會從業人員的職業化。
3.國家在稅收上給予協會有力支持。
我國行業協會是經濟體制改革的產物,雖然國家給予協會許多支持,但還沒有通過法律加以明確,原有的一些規定也有需要改進的地方。我國行業協會還處于初創時期,會費來源有限,政府應加大對協會的支持力度,對協會經費給予免除一切稅費的待遇,以利于協會逐步發展壯大, 同時加強對協會的財務預算及使用的監督管理,促進協會建立良性循環的資金運行機制。
編輯: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