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報消息 合肥混凝土協會通過行業自律使合肥預拌混凝土逐漸走上健康發展的道路。企業數由“九五”末的8家增加到現在的21家,預拌混凝土的供應能力由原先的50多萬立方米增加到815萬立方米,已基本能夠滿足合肥城區對預拌混凝土的需要。
“九五”末期,合肥市預拌混凝土攪拌站盡管只有8家,但競爭無序,各自為陣。一邊是正大步邁向現代化的合肥需要大力發展預拌混凝土,另一邊是混凝土攪拌站效益不佳,服務不到位。2000年,合肥市的預拌混凝土使用量僅43萬立方米。
無序競爭使各家混凝土攪拌站深受其害,切身的利益使他們覺得必須組織起來,通過行業自律,才能走上共同致富、健康發展的道路。在合肥市建管局和合肥市散裝水泥辦公室的協調下,2003 年,合肥市所有在工商部門登記注冊的攪拌站自動發起成立了合肥市混凝土協會。經過不斷探索和總結,協會形成了一套切實可行的管理方法。
由協會成員組成4個執行監督小組,每個組工作一個季度,輪值執行會長擔當組長。在協會章程和自律公約中對協會會員提出的主要要求,一是協會成員根據市場情況和水泥、石子等價格協商的當期商品混凝土指導價格和浮動幅度,會員單位不能隨意突破界限;二是將會員單位與甲方項目談判情況及時通報其他會員單位,不得惡性競爭,隨意拆臺;三是將甲方拖欠會員單位工程款情況進行通報.一般是按樓層澆筑情況付款,如超過一層甲方沒有付款,規定其他會員單位不準供料。圍繞上述三個主要方面的工作,執行監督小組監督協會成員執行情況,并將情況以書面方式及時通報給各協會會員單位。
協會成立以來,混凝土質量一直是協會成員關注的焦點,協會舉辦了質量技術講座,從理論上分析如何防止泵送砼產生裂縫,如何控制砼質量。在理論輔導的同時,協會出面組織對全市20家砼企業進行了質量抽檢,并將抽查結果及時通報,以引起協會成員的重視。
每年年初既是砼生產的淡季,也是水泥等原材料價格最低之時。但是2004月卻恰恰相反,
水泥價格一路走高,當時,同一種標號的水泥北京竟比合肥每噸低40元左右,造成砼企業無所適從。對此協會全體理事大會決定:團結起來打破壟斷,共謀生存。在協會的組織下,常務理事和部分單位代表與多家水泥企業接觸,建立多方位的水泥供應渠道。僅僅一個星期,合肥市水泥價格每噸迅速降低40元左右,上漲勢頭得到遏制。統一行動,使大家看到了團結起來的力量。
由于協會是自發成立,自我輪流監督執行,工作效率和自覺性都大大提高。據合肥商品混凝土協會副會長袁存保介紹,經過協會協調,工程墊資由原先的40%左右降到了20%~30%,合同履約率由原來的60%上升到80%~90%左右。2004年協會共收到21個合同糾紛,沒有一例是協會出面,都是監督小組自行協調解決的。監督小組的辛勤工作不但使自律公約得到落實,也使協會變得更有吸引力,新成立的攪拌站紛紛主動要求加入協會。
協會會長韓皖生告訴記者,在新的一年中,協會還將根據合肥市商品混凝土的需求量和水泥的使用量,出面組織具有散裝水泥供應能力的水泥企業與協會成員見面,了解水泥供應能力,進行水泥的集體采購,在降低水泥價格的同時,保證水泥的穩定供應,使合肥的預拌混凝土能夠健康、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