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村鎮建設成就顯現
我國村鎮建設成就顯現
從日前召開的全國村鎮建設工作會議上獲悉,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村鎮建設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得到穩步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偉大成就,為推動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村鎮規劃建設包括村莊、集鎮、建制鎮規劃建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黨中央、國務院領導對村鎮建設工作一直高度重視,建設部黨組多次研究在新形勢下如何做好村鎮建設工作。各級各地建設行政主管部門關注農村、關注農民、關注農業、關注與其密切關聯的村鎮建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可以說,村鎮建設特別是小城鎮建設在國家社會經濟發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斷提升,為解決“三農”問題和實現農村全面小康目標服務的小城鎮發展基本思路已經形成。
據介紹,截至2003年底,全國共有小城鎮42620個,其中建制鎮20226,集鎮22394個。縣城以外的小城鎮鎮區的總人口約1.91億,住戶為5384多萬戶。全國累計有90%的鄉鎮完成了鄉鎮域規劃,81%的小城鎮和62%的村莊編制了建設規劃,縣域城鎮體系規劃編制工作基本完成。以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膠東半島為代表的小城鎮群,以及一批具有全國性和區域性影響力的明星小城鎮迅速崛起,對帶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加快城鎮化進程,縮小城鄉差別,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從會議上提供的材料顯示,我國村鎮建設成就主要集中在以下四個方面:
1.村鎮住宅建設穩定發展,質量和水平明顯提高。每年村鎮住宅竣工面積都保持在6億平方米以上,到去年底,全國村鎮人均住宅建筑面積達到25.8平方米。村鎮住宅建設已經從單純追求數量增加,逐步轉變到注重質量和提高功能上來,新建住宅中樓房所占比重逐年增長,去年已達67%,4年提高了6個百分點。
2.村鎮基礎設施、生產設施、公共設施建設力度加大,現代化水平有所提高。村鎮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持續增加,占村鎮建設總投資的比例逐年上升,四年提高了6個百分點;道路鋪裝率提高到了92.6%,自來水普及率達到50%,全部建制鎮、99%的集鎮和88%的村莊通了電,部分村鎮還用起了燃氣。生產設施建設持續增長,4年累計竣工面積4.9億平方米,為農業和鄉鎮企業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公共設施建設發展迅速,4年累計竣工面積3.7億平方米,一大批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設施相繼建成,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創造了有利環境。
3.村鎮人居環境受到重視,村容鎮貌明顯改觀。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村鎮人居環境意識逐步增強,村鎮中各種與老百姓生產生活直接相關的基礎設施發展速度進一步加快,村鎮環境質量不斷改善。
4.村鎮規劃設計水平不斷提高,調控和指導作用逐步增強。截至去年底,全國累計有90%的鄉鎮完成了鄉鎮域規劃,81%的小城鎮和62%的村莊編制了建設規劃,縣域城鎮體系規劃編制工作基本完成。村鎮規劃設計專業技術隊伍進一步壯大,全國已建立起各級村鎮建設企事業機構1萬多個,配備專業技術人員7萬多人;各地還制定各種優惠政策,鼓勵和吸引城市的規劃設計單位和人員從事村鎮規劃設計。各地加強了村鎮規劃的實施管理,規劃對建設的指導和調控作用不斷增強。
村鎮建設在取得成績的同時,也還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一是表現在科學發展觀、正確政績觀和城鄉統籌發展要求還沒有落到實處,村鎮規劃建設指導思想依然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偏差。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宏觀經濟平穩運行。二是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扶持小城鎮發展的政策措施不配套,扶持資金分散,城市反哺農村的力度不夠,沒能形成推動小城鎮科學發展的合力。三是缺乏有效的分類指導和區域協調政策與措施,各類村鎮的職能和目標定位不夠明確,發展重點不突出,存在基礎設施、公用設施建設各自為政、小而全現象。四是規劃管理存在薄弱地帶和薄弱環節。五是小城鎮的基礎設施和市政公用設施市場化運作進展較慢。
會議認為,村鎮建設作為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服從和服務于國家建設現代化事業的大局,落實國家最近一系列宏觀調控的政策措施,切實解決在村鎮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加強與各部門的協調配合,共同為推進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服務
編輯: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