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新水泥:百年華新鑄偉業
華新公司是1993年在原華新水泥廠的基礎上改制建立的。1994年1 月和12月,公司A、B股股票先后上市,成為湖北省和全國建材行業A、 B股股票上市的第一家公司。1996年,通過清產核資、設立、合并、撤銷,華新集團形成了以華新集團有限公司為母公司,擁有華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華新紅旗水泥有限公司等9家全資子公司的大型國有企業集團。
抓營銷搶占市場先機營銷的成敗決定企業的興衰。華新營銷公司采取按銷售收入、銷售量、回款額、年末應收帳款余額和清欠回款額指標進行承包考核,執行年薪制。加強營銷的軟硬件建設,在人、財、物上給予一定的優先權、自主權。繼而又確立了企業3個定位:市場定位、產品定位、價格定位。市場定位是將市場戰略確定為立足本省、主攻武漢、擴大周邊、鞏固沿江沿海,狠抓重點工程,搶占三峽,爭取出口。他們先后在周邊黃梅等縣市共建網點300多個,相繼取得了三峽等數十個重點工程的水泥供貨權,在武漢市場的水泥占有量由原不足30萬噸擴大到現在的50多萬噸。產品定位是既注重已有的“名”牌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又根據市場需求,適時開發出價廉質優的“民”牌水泥品種,并實現當年開發,當年形成批量生產,取得較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價格定位是價格管理委員會根據市場行情,快速靈活地研究價格策略。
抓技改打造百年品牌技改是企業的生命。為了把握機遇,加快發展,徹底改變設備陳舊、工藝落后、污染嚴重的狀況,公司投資5億元從丹麥等國家引進具有90年代國際先進水平的日產2000噸熟料干法生產線(四號窯),該生產線于1994年竣工投產。此后,又投資8.3億元建設具有20世紀90年代國際先進水平的節能環保項目---日產5000噸熟料干法生產線(五號窯),該生產線已于1999年2月投入試生產。同時,公司還投入資金對礦山開采、運輸、給排水、水泥粉磨、裝飾和散裝儲運等系統進行了全面改造,不僅使公司年水泥生產能力提高到350萬噸,也使工藝技術裝備水平提高到了90年代國際先進水平。
在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設備的同時,十分注重迅速消化并掌握國際20 世紀90年代先進技術。在兩條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生產線的建設中,將主體部分自行組織安裝,并自行開發了計算機控制系統的全部軟件,開國內開發同類計算機控制軟件先例。與武漢工業大學合作進行的《新型干法回轉窯運行檢測診斷系統和仿真系統》的研究將填補國內空白。
幾年來,華新建立了以技術中心(該中心于1998年成為省級技術中心)為開發主體的技術體系和科技工作激勵機制,充分調動了科研人員的積極性。他們通過自身的力量研制出具有90年代國際先進水平的高效筒輥磨,被國家經貿委列為國家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項目,被國家計委列為高新技術產業化示范工程。此外還先后完成對濕法工藝的重大技術改造項目21項,使濕法工藝的一些關鍵技術和生產工藝在國內同行業水泥企業中居領先水平。
抓管理迎接“入世”挑戰近幾年來,公司遠學“邯鋼”,近學“東鋼”,以強化成本管理為重點,全面推進企業管理工作。他們成立了成本管理委員會,實施了模擬市場核算倒推成本和目標成本管理,制定了由市場定價和經營目標決定公司內部成本控制目標的責任目標體系。推行目標成本效益責任承包,通過與各單位簽訂責任書,將成本控制目標逐層分解到單位、部門、班組、個人,將各單位、職工的收益與成本效益控制目標掛鉤,全面推行效益工資制。并在全公司實行成本否決制度,對影響成本效益的重點環節組織攻關活動。在物資采購環節,實行招標比價制度,建立了采購監督委員會,強化了監控職能;在生產過程中強化節能降耗,加大了科技攻關和管理創效工作力度,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1997年成本管理創效2200萬元,1998年創效4500萬元,2000年創效1000 余萬元。
百年華新,世紀偉業,改革發展唱大風。進入21世紀,華新人將繼續拼搏,抓住我國加入WTO和西部大開發的良好契機,向著更高、更新的目標邁進!
編輯: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