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海螺的“綠色智能”發展之路
在這春暖花開的時節走在宿州海螺公司廠區,可以看到寬敞整潔的水泥路和郁郁蔥蔥的綠色植被,綠樹鮮花隨處可見,時不時傳來悅耳的鳥啼聲。
海螺集團堅持高質量發展,走智能化、綠色化、國際化的發展道路,宿州海螺緊跟集團轉型發展步伐,全力打造綠色智能工廠。
工業“智能化”發力見成效
宿州海螺專家自動操作系統、設備管理及輔助巡檢系統、能源管理系統、供銷物流管理系統、智能插袋點包等智能設備陸續投入使用,實現了工廠運行自動化、故障預控化、管理可視化、全要素協同化、決策智慧化,進一步促進工廠提質增效和安全環保管控水平的提升。
專家自動操作系統上線后,生產線整體運行穩定,有效解決了操作員工作強度,人員得到了優化,指標得到改善,標準煤耗每噸同比下降1.22公斤,窯平均運行周期上升29.7天,窯連續運行60天次數上升2次,創造了單窯運轉超過210天的記錄。
能源管理系統的使用對石灰石工序、生料工序、熟料工序、熟料發運工序、水泥粉磨工序、水泥包裝工序、水泥發運工序等設備的監測及控制,讓能源和過程可視化,能源流向清晰化,高峰負荷降低化,能源消耗最優化,賬單生成自動化,進而完成設備的優化管理,實現安全、優良供能,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能耗,從而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專家自動操作系統和能源管理系統
2020年10月,自動插袋機正式投入使用,現場作業人員的工作量較之前大大降低,一位工人可管理多臺包裝機,勞動用工得到了優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包裝機運行時處于一個完全的密封空間,提高了收塵器設備的收塵效率,實現了袋裝水泥插袋、灌裝過程中粉塵零排放污染清潔包裝,滿足了環保生產的需求。
2020年11月,設備管理及輔助巡檢系統正式上線,此系統通過在線檢測、故障預判提高設備穩定運行周期,減少常規巡檢造成的人力資源浪費,通過標準化和電子化管理提高設備運行管理效能,便于技術人員更好掌握設備運行動態,實現對生產設備狀態在線巡檢,生產線管理“設備巡檢智能化,維護維修一體化”,從而提高設備問題處理的效率。
工業“綠色化”發展樹標桿
宿州海螺以科技創新為驅動力,積極推進節能降耗技改工作,實現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十三五”期間,公司加大生態環保投入,先后投入環保治理資金達1.4億元,加強污染物前端治理,積極開展脫硝、收塵、水泥包裝清潔化生產等環保新技術應用,連續5年被評為安徽省“環境誠信企業”。
公司擁有兩條日產4500噸新型干法熟料生產線,配套18MW純低溫余熱發電,每年發電約14000萬度,大大降低了水泥生產綜合電耗,并且避免了水泥窯廢氣余熱直接排入大氣造成的熱島現象,減少二氧化碳等燃燒廢物的排放,有利于保護環境。為進一步推進綠色新能源的發展,宿州海螺充分利用廠前區及礦山內現有水塘、廠房、公寓樓、食堂、綜合辦公樓等屋面、新建光伏走廊及車棚以及部分空地建設光伏發電。2019年9月12日,宿州海螺光儲項目正式并網發電,全年發電量達508萬度,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100噸,實現改善生態、保護環境、促進能源可持續發展,為推進宿州海螺綠色能源工廠建設,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光儲項目
SCR投運后,實現了氮氧化物排放濃度、氨水使用量、氨逃逸量“三下降”的目標,公司整體污染防治質量和管理水平大大提高。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同時,宿州海螺積極組織“綠色礦山”創建工作,對礦山道路護坡、采場護坡進行覆土,綠化面積約2萬平方米,栽種樹苗1萬多棵,2019年順利通過國家自然資源部“綠色礦山”評定。
SCR脫硝技改工程
為響應國家循環經濟發展的號召,打造綠色環保產業,宿州海螺利用兩臺水泥窯協同處置固危廢,年處理規模為20萬噸,實現固危廢處置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有效解決了地方固危廢資源回收再利用的難題,改善了宿州市及周邊地區環境質量,凈化了生態環境,體現了大企業應有的責任和擔當。
水泥窯協同處置固危廢
宿州海螺大力推進“兩化”深度融合,把智能化、綠色化發展作為公司主攻方向和重點內容,著力打造引領行業發展的標桿工廠。后期,公司將繼續加大資金、技術多方面投入,推進公司技術進步和產業轉型升級,向全流程智能工廠邁進,實現企業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編輯:李佳婷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