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避免入坑!水泥窯協同處置華麗轉身需講規矩
近日,《西安市2021年污泥安全處置工作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印發。《方案》明確,到2025年,實現全市污泥無害處置率穩定達到95%以上,污泥處理能力從目前的1150噸/日達到3350噸/日以上(按萬分之八產泥率計)。
為滿足西安污泥處置需求,當地要求加快通過建設水泥窯協同處置污泥項目、污泥處置廠項目等,增加西安市污泥處置能力。《方案》顯示,在多個項目建成后,到2021年底,西安市污泥處置能力將增加1770噸/日,加上現有污泥處置能力1180噸/日,西安市污泥處置能力將達到2950噸/日,可滿足近期2400噸/日污泥處置需求。
近年來看,在我國污水治理行業蓬勃發展的背景下,污水處理廠的污泥產量逐年增加,但由于長期以來“重水輕泥”,污泥處理問題未能得到有效解決,而根據我國相關政策要求,在2020年底前,地級及以上城市污泥無害化處置率要達到90%以上。
作為傳統水泥行業,憑借獨特的優勢和秉承“城市凈化器”的環保理念,利用水泥窯無害化協同處置綜合固廢、危廢、污泥等成為行業綠色轉型、投身“無廢城市”建設的有力舉措。
水泥窯協同處置污泥作為全過程清潔的廢棄物處置方式,利用水泥生產過程的高溫環境來焚燒污泥,窯內呈堿性,可有效避免酸性物質和重金屬揮發。水泥窯協同處置污泥過程中,有機物被徹底分解,二噁英很難形成。同時污泥焚燒產生的熱能被回收,殘渣和飛灰作為水泥成分配人熟料中,實現污泥資源化和減量化。與污泥其它處理方式相比,水泥窯處置技術可滿足“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的原則,是城市處置污泥可選方式之一。在此境況下,水泥窯協同處置作為處理污泥的一種方式,得到了政府和企業的關注。數據統計,目前已建成水泥窯協同處置污泥生產線24條,年處置污泥約195萬噸。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對急需綠色轉型的水泥行業來說,雖然要通過水泥窯協同處置生活垃圾、固廢危廢轉身成城市伴生體,但也不能盲目跟從,以至于成為廢物應急處置演變成長期違法處置的推手。
在近日生態環境部公布的一則消息中就出現了筆者上述提出的問題。該消息稱,中央第二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對遼寧省朝陽市開展現場督察發現,朝陽市生活污泥無害化處置工作推進緩慢,集中處置設施建設嚴重滯后;有關主管部門監管缺位,大量污泥長期違法臨時堆存,環境風險隱患突出。
消息顯示朝陽市目前每日產生含水率80%的生活污泥約180噸,且處置方式為長期違法堆存。2008年,朝陽市在龍城區七道泉子鎮新地村選取一塊占地85畝的河灘地,作為污水處理廠生活污泥晾曬和堆存場地;2018年又在七道泉子鎮山嘴村又選取一塊占地20畝的河灘地,作為新的污泥堆存場地。
據了解,2017年12月,遼寧省為落實第一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工作,印發《遼寧省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十三五”規劃》,將朝陽市污泥處理廠(一期)工程列入規劃工程項目清單,要求朝陽市2019年9月完成工程建設,2020年底前污泥全部實現無害化處置。然而,由于臨時堆存場已接近滿負荷,自2019年9月開始,朝陽市才緊急委托三家企業應急處置新產生污泥和臨時堆存污泥。
其中,委托了兩家水泥企業負責處置臨時堆存污泥,累計處置污泥雖然僅4.5萬噸,然而,兩家企業至今未辦理相關審批手續,也未按照國家有關工藝規范要求對生產設備進行改造。相關責任部門沒有對污泥處置過程實施有效監管,應急處置演變成長期違法處置。
筆者以為,從以上案例中,水泥企業當吸收其中的教訓。有志華麗轉身為城市凈化器是大好事,但必須要守規矩,辦好相關手續,對設備進行相關改造。如應地方要求參與應急處置廢棄物時,要講規矩,不能抹不下“面子”。在不具備處置廢棄物的條件時堅決不接受,在水泥窯協同處置設備改造、相關審批手續完成后再承接項目,避免入坑成為地方違法處置廢棄物的推手。
編輯:梁愛光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